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逻辑结构
本文选题:马克思 + 正义思想 ; 参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10期
【摘要】:"马克思与正义"论题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正义观念的解蔽,但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仅限定为"历史唯物主义正义观"就过于狭隘了。马克思思想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整体。着眼于整体,在正义这个视点上,马克思思想的基本问题得到合理的展开,因此它应该成为研究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本方法。马克思正义思想是由为工人阶级谋利益的立场、共产主义的价值旨趣、唯物史观和资本学说的理论以及"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的路径这四个部分构成的逻辑整体。这"四位一体"的逻辑结构和基本内容共同回答了"谁之正义"、"何种正义"、"何种合理性"、"何以实现"的问题,体现了马克思正义思想之科学性与价值性、批判性与规范性的双重向度。
[Abstract]:The unique point of the thesis of Marx and Justice lies i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justice b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ut it is too narrow to limit Marx's thought of justice to "view of justic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s thought is the whole of his position, viewpoint and method. From the viewpoint of justice, the basic problem of Marx's thought has been developed reasonably, so it should become the basic method of studying Marx's thought of justice. Marx's thought of justice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he standpoint of seeking for the benefit of the working class, the value purport of communism,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capital theory, and the path of "actually opposing and changing the existing things". The logical structure and basic content of the "four in one" answer the questions of "who's justice", "what kind of rationality", "how to realize", which embodies the scientific nature and value of Marx's thought of justice. The dual dimension of criticism and standard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一分校;
【基金】: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15年度青年课题“整体性视角下马克思正义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徐彪;评道德法律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杨晶;金承志;;物质本体论新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刘海超;;促进社会公正:利益协调的价值取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5 唐永春;;卡多佐司法哲学解读[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6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以物权追及力理论为个案[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7 张骐;形式规则与价值判断的双重变奏——法律推理方法的初步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8 刘仁文;刑法中的严格责任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1年01期
9 李道军;古代思想家对法的应然与实然问题的追寻[J];比较法研究;2001年02期
10 朱庆育;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苏令银;;公平正义: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精神的关键词[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周旭亮;;法律产品的经济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张达;;反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5 马建文;黄淑娥;张未东;;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公安警务改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石先钰;;加强法官道德建设是法官职业化的必然要求[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青;谢京怡;;专利制度中的利益平衡机制及其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A];“广东科技情报服务促进广东经济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天付;周宁宇;;论我国检验检疫系统行政执法权的规范实施[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海锋;;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由《哲学通论》引发的思考[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雍琦;;关于法律逻辑性质及走向的思考[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9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婷婷;论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学;商标使用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t
本文编号:1931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3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