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大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发布时间:2018-06-03 01:03

  本文选题:五大发展理念 + 马克思主义 ; 参考:《大连干部学刊》2016年10期


【摘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升华,深化了对发展动力、发展平衡、发展载体、发展空间、发展目标的认识,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Abstract]: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of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ness and sharing" are the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with the reality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t is an important guideline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or even longer period, and a profound change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The five major development concepts are the innovation and sublimation of the CPC's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motive force, the development balance, the development carrier, the development space and the development goal. It gives Marxist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a new connotation of the times and further enriches and develops Marxist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5KDC044)“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动力源泉研究” 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批准号:2015MZD027)“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1;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地域文化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冯后礼;刘海涛;;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郑玉梅;蔡普民;;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社会发展理论的超越和创新[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高清海,孟宪忠;改革呼唤着中国自已的社会发展理论——对十年改革的消化与思考[J];高校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5 洪韵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改革[J];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01期

6 李世华;正确评价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余树声同志商榷[J];人文杂志;1992年02期

7 董谊思;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1992年12期

8 肖文涛;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J];科学社会主义;1994年06期

9 杨海波;略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体及其重塑与培育[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6期

10 王善平;实践呼唤自觉、成熟的社会发展理论──全国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J];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龙保;;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龙保;;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树森;张中元;;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4 张中元;徐树森;;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春;;科学发展观内蕴人的全面发展[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丁东红;;当代社会发展理论应予关注的两个问题[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沈亚生;;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理论的误区[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9 徐鸿武;;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而作[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10 尹选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人本意蕴及当代价值[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龙保;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N];光明日报;2005年

2 仰海峰;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空间[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郑飞;中国模式的社会发展理论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王海锋;哲学与社会学对话:关注发展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丰子义 北京大学哲学系;发掘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徐鸿武 魏宛斌;马恩的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N];北京日报;2009年

7 周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N];济宁日报;2012年

8 余万芳;纵论科学发展 畅谈和谐建设[N];绍兴日报;2007年

9 刘敏(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人的全面发展”的定位与内涵[N];甘肃日报;2001年

10 陈文山;学者探讨“封建”与“封建社会”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聚芳;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刘新刚;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维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顾玉兰;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军;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语境中的社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刘会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解读[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尔乐;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王利娜;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视阈下内蒙古基本住房保障服务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刘震;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郭涌;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李纪才;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杨雪竹;毛泽东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7 高祥德;建国后十七年中共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实践[D];安徽大学;2013年

8 孙菁菁;论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D];渤海大学;2012年

9 武马俊;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及其现实启示[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毛厚军;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70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70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b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