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论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10 15:04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教育 + 接受理论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有效的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不是教育了多少,而是接受了多少。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马克思主义教育被成功接受的条件和方法。在接受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教育从以"授"为中心转向"受"为重心,需要重新审视四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接受、谁在接受、接受什么和如何接受。
[Abstract]:The question that an effective education must answer is not how much it has been taught, but how much it has receiv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rxist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nd solve the conditions and methods of the successful acceptance of Marxist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eptance theory, Marxist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teaching" to "receiving".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four basic questions: what is acceptance, who is accepting, what is accepting and how to accept.
【作者单位】: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一般项目“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项目编号13BKS007
【分类号】:D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邵新顺;;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及其现实要求[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2期

2 王万民;接受美学的教育学启示[J];齐鲁学刊;2003年04期

3 李芳云,张世欣;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理与接受过程[J];探索;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德怀特·艾伦,任中棠,卢瑞玲 ,刘悍 ,李林;高等教育的新基石[J];求是学刊;2005年03期

2 蒋一之;;“道德是否可教”问题的症结与解决[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3期

3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课题组;冷溶;程恩富;郑一明;;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瑜;周向军;高奇;;论马克思主义教育领导体制的建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夏越新;;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及其中国化[J];学习论坛;2013年11期

3 赵卫民;关于世纪之交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问题的思考[J];青年学刊;1998年01期

4 ;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J];群众;2005年05期

5 贾政武;;关于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几点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12期

6 陆玉林;;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张兴海;;推动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J];长白学刊;2008年06期

8 刘惠莹;;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内在机制问题[J];湘潮(下半月);2010年06期

9 张建;聂启元;;探寻常州市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通俗化的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10 张建;;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通俗化的常州实践[J];南方论刊;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苑;;科学信仰生长点的培育与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2 李伟;李晓薇;;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巩固大学生思想阵地[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李传华;吴留戈;;网络传播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一辑)[C];2010年

4 王文宝;;“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沈常英农五师八十四团中学;历史教学与马克思主义教育[N];博尔塔拉报;2009年

2 山西阳泉市城区教育局 刘维斗;历史教学与马克思主义教育[N];山西科技报;2003年

3 本报评论员;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世界观[N];战士报;2008年

4 北京大学 赵存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5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何光沪;“国”字会引起许多问题[N];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中共喀喇沁旗委宣传部 王海燕 张金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助推经济社会发展[N];赤峰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辛萌;论当代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D];山西大学;2011年

2 李艳;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3 侯德丽;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宋友根;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视野下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娜;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贡献[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7 张明娟;“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03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003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