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主要内蕴及其当下价值
本文选题:经典作家 +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 ; 参考:《学术交流》2017年07期
【摘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视野里,科学具有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双重社会属性。作为一般的社会生产力,科学凭借技术物化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并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生联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科学是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成为一种解放思想的强大精神武器。资本主义制度有促进科学发展的一面,也存在将科学沦为维护制度工具的一面。要推动现代科学快速发展并切实发挥作用,必须对国家私有化制度进行彻底改造。
[Abstract]:In Marx and Engels' theory view, science has the dual social attribute of general social productive force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 form. As a general social productive force, science has become a powerful lever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by turning technology materialization into re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connecting with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superstructure; as a form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science becomes a form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Science is a special cultural form and a powerful spiritual weapon for emancipating the mind. The capitalist system not on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but also makes science a tool for maintaining the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play a real role, we must thoroughly reform the national privatiz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白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恩经典著作中的文化生态思想资源及其当代文化安全价值研究”(14BSK061) 2016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马克思学说的历史性理解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6QT008)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海波;王志坚;;科学观教育价值的多维审视[J];新长征;2009年11期
2 马来平;;关于当代中国科学观的重建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左良燕;;浅论梁启超的科学观[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4 李醒民;;从知识科学观转向智慧科学观[J];民主与科学;2008年05期
5 朱荣贤;;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与科学观[J];科技与经济;2011年06期
6 李刚;现时代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新探索——《论科学》评介[J];党校科研信息;1990年31期
7 孙超;;论建党初期瞿秋白的科学观[J];安徽史学;1993年04期
8 邹顺宏;;科学哲学中的后现代科学观浅析[J];理论界;2006年10期
9 胡宏伟;;科学与人文如何融合[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刘海霞;马来平;;浅析实践科学观的编史学意义[J];理论学刊;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侠;;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一段我们必须经历的历史[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覃晴;陈建新;;浅谈女性意识对传统科学观念的影响和作用[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4 许志峰;马雪梅;;试析当代美国人的科学观与科学素质观[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5 任振球;;新科学观[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6 周h"乔;;我国传统科学观的现代诠释:寓理于算[A];落实科学发展观——2006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学术论文汇编[C];2006年
7 卢风;;两种科学观:本质主义的与非本质主义的[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刘树君;;凡勃伦进化的科学观探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冯国瑞;;钱学森的科学观[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许志峰;;当代大科学观雷达模型浅析[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什么是正确的科学观?[N];西藏日报;2001年
2 耿云志;梁启超的科学观[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孟建伟;创新文化与科学观的冲突统一[N];科学导报;2009年
4 柯文慧;多元科学观的浮现及其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记者 刘莉;追求科学精神需警惕功利科学观[N];科技日报;2012年
6 关志达;探究科技人文 促进科学发展[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7 任福君 谢小军;警惕实用主义的科学观[N];学习时报;2012年
8 郑师渠;梁启超的科学观[N];光明日报;2002年
9 卢风 清华大学哲学系;科学的纯粹性与内在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张毅;中医 你拿什么证明你?[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丹琼;科学个案研究与中国科学观的发展[D];西北大学;2005年
2 修圆慧;中国近代科学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伟;超越相对主义科学观的探索和趋势[D];吉林大学;2009年
5 徐志宏;马克思科学观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6 彭国兴;20世纪前半期中国关于科学社会功能的认识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孙玉忠;科学进步及其中间范式[D];吉林大学;2004年
8 常春兰;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及其超越[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景;中国历代科学观演变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雪梅;西方历代科学观演变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昊;清初科学观和科学形态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王晶;科技强国背景下中国古代科学观及其价值[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张纪仁;近代科学观实践论转向及其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于海;中国现代科学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谭琳;论现代西方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及其理性实质[D];河南大学;2012年
8 王劲松;科学观演变中的历史性问题[D];苏州大学;2012年
9 林合华;梁启超科学观的三期演变及其意义[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潘正树;卡琳·诺尔—塞蒂纳的建构性科学观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58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05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