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发布时间:2018-06-25 19:30

  本文选题:毛泽东思想 + 传统文化 ; 参考:《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产生和发展既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的理论来源,同时也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借鉴和发展。正是因为毛泽东以中国实际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语言形式的外在“包装”和中国特色内容的内在充实,才使马克思主义具备了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一点上来讲,毛泽东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毛泽东思想具有了既是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特征。 因此,,准确、全面分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地吸收、继承与创新,不仅有利于把握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有利于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中国特色和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致思路线、思维方式上的相通性入手,探讨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传统文化前提,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实事求是思想、民本思想、传统知行观等的吸收和超越,并探讨了毛泽东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启示,以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Abstract]:The thought of Mao Zedong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not only take Marxism as the main theoretical source, but also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absorption, refe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Mao Zedong is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hina that it enriches Marxism with the external "packaging"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language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Mao Zedong, with a Marxist attitude, inherits and develop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s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Mao Zedong thought has both Marxism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an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o Zedong though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pecially Mao Zedong's critically absorbing,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not only helpful to grasp the historical culture of China for 5,000 years. It is mo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o promot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Marxism in China. Star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arxism in values, thinking lines and modes of thinking,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premise of the formation of Mao Zedong's thought,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analyzes Mao Zedong's absorpt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people-oriented thought and traditional view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enlightenment of Mao Zedong to the criticism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41;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俊;赖炜;;论毛泽东的文化观与井冈山精神的塑造[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2 郑祥福;;应当辩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3期

3 段珊珊;;浅评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J];传承;2008年12期

4 肖茜熔;朱方长;;中国古代辩证法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0年12期

5 代勇贤;;论毛泽东个人崇拜形成的原因[J];传承;2009年08期

6 郭兰瑛;李钰;;毛泽东重农思想的时代解读[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7 毛泽东经济理论研究会通讯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成立“毛泽东经济理论研究会”[J];教学与研究;1958年07期

8 林宿 ,牟宁;评价伟大历史人物的典范——学习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体会[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9 杨木林 ,林宏跃 ,张崇康;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学习《决议》体会之二[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10 高风;科学地公正地评价毛泽东同志——学习《邓小平文选》[J];毛泽东思想研究;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天石;;试论六朝文化的价值与意义[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王淑华;;第二十七讲 毛泽东与党外人士交往的艺术[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3 邓超高;;试论毛泽东同志研究文艺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4 黄宏;;毛泽东对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万海峰;;无尽的思念——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C];2005年

6 高起学;;民族化的诗歌主张——毛泽东同志论诗的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7 周申明;;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的“观点和学说体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8 陈藩;;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抒怀[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C];2005年

9 周东葵;;又逢甲申年——重温毛泽东对《甲申三百年祭》的评价[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C];2005年

10 屈晓军;;试论徐特立对毛泽东的影响[A];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杰;国学热亦需冷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谈传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3 潘岳;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N];中国审计报;2006年

4 刘修兵;年味怎样才能浓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丁杨;林谷芳:以禅心读天地大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刘成军;中国传统文化的分镜头影像[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记者 钱炜;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N];科技日报;2007年

8 沈静芳;握住文化之手[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9 刘增禄 胡春燕;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及现代价值[N];青岛日报;2007年

10 赵笛;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热的背后[N];青岛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朱树彬;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张春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薛文礼;中国传统药业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毛兵;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7 刘慧;毛泽东的人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9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赵宏志;中国个性伦理的萌发与展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江;毛泽东科学发展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郑丽;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D];西华大学;2011年

3 唐幼铎;论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思想及其文化根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樊静;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特征与当代价值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王小丽;毛泽东邓小平决策方法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孔庆莹;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2年

7 彭媛媛;论毛泽东的戏曲文艺观[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钟翡庭;论青年毛泽东的“新民”思想与实践[D];中南大学;2007年

9 苏畅;论毛泽东的教育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薛伟芳;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67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067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