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阶级分析范式的在场性与当代价值
本文选题:阶级分析范式 + 马克思 ; 参考:《天府新论》2015年01期
【摘要】:一些西方学者"无阶级的神话"与阶级分析"死亡"的论调掩盖了资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异化关系,没有从经济根源来分析社会群体状况。没有经济平等而空谈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只不过是一种构建空中楼阁的幻想。以美国"占领华尔街"为代表的社会运动一再证明了当代世界阶级的在场性。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对于透析资本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垄断资本的剥削本质,进行社会公平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消除阶级差别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Some western scholars' theories of "the myth of no class" and "death" of class analysis conceal the alie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set and the proletarian, and do not analyze the social group condition from the economic root. To talk about political equality without economic equality is only an illusion of building castles in the air. The social movement represented by Occupy Wall Street has repeatedly proved the presence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class. Marx's class theory, as a kind of research paradigm, analyzes the exploitation nature of transnational monopoly capit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pital globalization, analyzes the social equity problem, eliminates the class difference and promote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课题“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嬗变及其关联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XJJ-2013-431)研究成果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刘占辉;王成文;;99%人民的觉醒[J];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11期
2 阿尔布莱希特·冯·卢克;李莉娜;;没有阶级的阶级斗争[J];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04期
3 彭恒军;;一种将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结合起来的努力——赖特的阶级理论及其价值[J];学术论坛;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樊新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分结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彭恒军;新型工资劳动者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兼论新型工资劳动者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国华;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布迪厄阶级理论评析[J];江海学刊;2004年02期
2 克里斯.斯潘诺斯;楚全;;第三波反资本主义运动和第三阶级[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11期
3 张荣艳;;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当代生命力[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4 徐行;薛琳;;阶级与阶层两种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03期
5 屈e,
本文编号:2085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08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