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权理论基质及其对中国人权模式构造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8-07-16 20:58
【摘要】:马克思人权思想不只表现在对资产阶级人权观和人权制度的批判上,如果把这当作其人权思想的全部,则降低了他对人权理论的贡献。马克思在对人的异化批判基础上,对人的全面理解、对人进行经济和历史分析、确立社会历史进步的人性化评判标准等理论,都应当成为马克思人权观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人权观的核心理论基质,在当下人权话语领域诸侯割据的状态下,在马克思理论中探寻人权理想赖以生长的理论基质,有利于社会主义人权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是中国人权模式构造的核心理论基础,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层面对中国人权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现实层面的实现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Abstract]:Marx's human rights thought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criticism of the bourgeois human rights view and human rights system. If this is regarded as the whole of his human rights thought, he has reduced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human rights. On the basis of the criticism of human alienation, Marx has ma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people, analyzed the human economy and history, and established th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progress. The theory of humanized evaluation standards should all be the direct theoretical source of Marx's view of human rights. The 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people based on Marx is the core theory matrix of Marx's human rights view. In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field of human rights discours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rowth of the ideal of human rights is explored in Marx theory. Quality,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t human rights, is the cor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human rights model. It has profound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he three layers of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value theo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and the realization of realit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HEUCF20121304)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时代的言论自由权与法治”(11D025)
【分类号】:A811;D62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立峰;;当代西方人权批判理论述评[J];北方法学;2013年05期

2 杨昌宇;;马克思人权思想的理论内核及其当代价值[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谷春德;;关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J];人权;2011年01期

4 韩庆祥;;走向面对“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学术研究;2007年08期

5 罗豪才;宋功德;;人权法的失衡与平衡[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范德安;;底线伦理与权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强昌文;;个体主义伦理观与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聂早早,陈建华;发展公民基本权利:中国宪政建设的目标取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肖晖;;论公开性是现代判决理由的本质特征[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5 孙光妍;;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考察[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6 杨亮军;;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整合——论梁启超的民权观[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7 黄寿松;;马克思对近代西方人权观的祛魅及其理论旨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黄寿松;;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对世界人权运动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小兰;;公共理性论域中的“个人权利”话语:源起与实践[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夏锦文,付建平;罗马法复兴与西欧法制现代化[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彭涛;;公开还是不公开?——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第四款的理解[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4 许建明;刘伟平;;制度性腐败的政治学[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商原李刚;;论儒道互补的和谐社会理念[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6 彭君;;司法服务大局与构建和谐社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7 王玉敏;;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产权归属问题研究——基于劳动力发展权[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严亮奇;;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律援助制度[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严亮奇;;民工暴力讨薪冲击和谐社会——论民工暴力讨薪的防范对策[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宜海;;民主政治建设语境下的公民素质[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9 蒋志红;马克思的正义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冯建辉;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闫立忠;公民体育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汤U喎,

本文编号:2127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27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4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