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政治化与策略: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思想

发布时间:2018-07-17 18:31
【摘要】:与时间和历史问题主导的现代性政治理论不同,后现代性政治理论尤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关注空间和地理问题。在空间主导与政治化的大平台上,法国新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用空间生产理论,完成了对空间政治价值的首度发掘;以此为基础,美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哈维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实现了对空间政治价值的再度升华。两者交相辉映,共同呈现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新空间政治理论的核心图景。
[Abstract]:Different from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modernity dominated by time and history, postmodernity political theory, especially contemporary western Marxism,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pace and geography. On the platform of space dominance and politicization, French neo-Marxist Lefeivoll used the theory of space production to complete the first exploration of the political value of space. Harvey, a contemporary American Marxist, sublimated the political value of space with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materialism. The two reflect each other and present the core picture of contemporary Marxist new space political theory.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思政教研部;
【基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转向的意识形态价值研究”(项目号:BYBMKSZY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实践特性及效果应用研究”(项目号:14BKS03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袁文彬;;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吴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美学释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刘陆阳;;强力意志——当代城市特色唯一源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左静;袁犁;;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古城镇再生模式探析——以丽江古城为例[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10 侯卫平;王桂亭;;电视文学片的误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嘉;;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黎慧;;民族聚居区建筑的地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分层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宇环;;农宅空间布局与建造技术变化初探及其解释——以川东和赣中地区两个案例展开[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吴畅畅;赵瑜;;同志、身份/认同与空间——对中国内地同志网络空间生存及(集体)行动可能性之探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王丽;;技术中的符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庄永成;;我国工业设计急需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5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超群;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劳动力竞争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9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传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清;;另一条马克思主义理论道路——西方马克思主义[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1期

2 B.阿格尔 ,冯炳昆;西方马克思主义:古典与现代各派的理论特点[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1期

3 王逸舟;;新的课题、新的思考——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6年01期

4 陶济 ,朱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J];湖州师专学报;1989年02期

5 扬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视野[J];党校科研信息;1989年58期

6 曹玉文;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体系上的对立[J];理论探讨;1989年02期

7 张本;再议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J];现代哲学;1990年03期

8 石水;;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对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0年04期

9 顾海良;“崩溃”理论: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读《资本主义的崩溃:1883-1983年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2年03期

10 王雨辰;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家;199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N];学习时报;2004年

4 陈学明;汪道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N];文汇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金辉;国外马克思丰义在中国的译介、研究与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何方?[N];学习时报;2004年

7 李其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兴未艾[N];浙江日报;2005年

8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陈学明;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路径[N];人民日报;2010年

9 庄福龄;开阔视野 扩展思路[N];人民日报;2003年

10 李白鹤 张佳 解丹琪;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N];湖北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0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130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