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9-01-10 12:17
【摘要】: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是马克思的遗产,是人类的思想财富。对历史科学的探索,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都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的构成。正如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有其形成、成熟和发展一样,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也同样经历了探索、形成和发展等时期。《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研究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它标志着马克思的科学历史观的形成。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站在新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不仅明确了历史是现实的历史;而且还发现了历史演进的机理,即生产与交往;甚至首次明确地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科学论断。
[Abstract]:Marx's historical philosophy thought is Marx's heritage, is the human thought wealth. The exploration of historical science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law of human history development are the composition of Marx's historical philosophy thought. Just as Marx's philosophy of neo-materialism has formed, matured and developed, Marx's historical philosophy has also experienced explorati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erman ide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xts to study Marx's historical philosophy, which marks the formation of Marx's view of scientific history. In this work, Marx stands on the standpoint of new materialism, not only makes clear that history is the realistic history, but also discovers the mechanism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that is,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Eve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cientific argument of the transition from history to world history was explicitly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A811;K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妤;中国近代历史哲学思想探讨[J];船山学刊;2004年02期

2 邓辉;陶浊;;中西历史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发展横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周妤;孙中山的历史哲学思想[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4 张文杰;加强中国历史哲学思想的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周妤;论王夫之的历史哲学思想[J];船山学刊;2003年03期

6 周妤;康有为历史哲学思想初论[J];求索;2004年01期

7 韩震;论孟德斯鸠的历史哲学[J];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8 闻继宁;批判的历史精神——胡适历史哲学思想初探[J];历史研究;1994年04期

9 郭世钦;爱德华·卡尔的历史哲学思想[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袁铎;论邓小平的历史哲学思想[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璐;;试从现实性原则的两个向度理解邓小平的历史哲学思想[A];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华书局 陈虎;先秦诸子有历史哲学思想吗?[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游;福柯的历史哲学思想之探微[D];西南大学;2006年

2 盘能文;朱熹历史哲学思想论纲[D];湘潭大学;2013年

3 路懿菡;先秦诸子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钟华;卢梭与康德历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06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406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0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