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研究
[Abstract]: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ystem including Deng Xiaoping's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though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o how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attention. My point of view is: the background, historical task and practical basis of the two are differ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both belong to the Marxist scientific system and both ar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our Party.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o Zedong thought.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the first historical leap of Marxism in China, main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main content, historical status and connota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Chapter II: the second historical leap of Marxism in China, main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main content, historical status and connot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third chap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inly discuss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reason that Mao Zedong thought did not bring into the 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chapter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hesis; Chapter four: clarify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their inherent essence.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an better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spiritual essence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t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better develop Marxist theory.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1;A8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东华;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阶段性差异[J];江汉论坛;2001年01期
2 张广信,马启民;对西方学者在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问题上不同观点的评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3 王馨伟;耿仁杰;;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民粹主义探析[J];文学教育(中);2010年06期
4 朱荣英;浅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现实意义[J];开封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5 寇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刘景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规律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7 陈光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思想路线的光辉论述[J];东岳论丛;1983年06期
8 孙振清;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理论视野;1995年05期
9 刘吉;;中共无锡市委刘吉同志贺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85年02期
10 季星如;整顿、改革是一场革命——《读邓小平文选》札记[J];东岳论丛;198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丽娟;;和平与发展时代的马克思主义[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2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凌海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座丰碑——论《新民主主义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公木;;坚持运用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张静如;石国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毛泽东思想[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赵万钧;;毛泽东的文化观及其对新中国文化的影响[A];毛泽东与中国历史文化[C];1993年
7 曹军;;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的基本历史经验[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蒋葆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继承丰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论文集[C];1994年
9 朱云;;论毛泽东思想方法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10 王诚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新之路[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佘峥;厦门大学筹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N];厦门日报;2008年
2 严昭柱;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N];人民日报;2001年
3 宣理平;集合创新的力作[N];四川日报;2010年
4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N];人民日报;2003年
5 邢贲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N];人民日报;2000年
6 卢建国;论“三个代表”的科学理论精神[N];福建日报;2003年
7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冷溶;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向[N];经济日报;2008年
8 李红松;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N];新疆日报(汉);2004年
9 河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王彦坤 张彦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光明日报;2009年
10 张宁 中共安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历史铸就辉煌 规律昭示真理[N];安康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张三萍;现代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3 刘时松;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当代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4 沈赋涵;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宇晓;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6 姚兴强;中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詹乐;我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李双套;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10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1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41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