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9-03-02 09:03
【摘要】:资本主义社会自工业革命后,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然而商品、货币和资本的丰富与发展并没有使人得到解放和自由,反而越来越使人自身被自己所创造的物所束缚和奴役,人类社会陷入了被拜物教统治的社会之中,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是被抽象统治的拜物教社会。拜物教构成了现代社会人物颠倒、人被物所奴役的现实景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为了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寻找理想的社会。 拜物教的产生与分工和私有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商品的出现则是催化剂,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充斥每个角落,随之发展的货币和资本具有无限的魔力,使人对它们顶礼膜拜。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人创造的物反过来奴役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揭示出三大拜物教后面所隐藏的秘密。拜物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阵痛”,要消除拜物教的异己统治就要不断的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拜物教带来了许多危害,对这些拜物教的科学分析和批判,有助于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推动党风和廉政建设,推动社会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Abstract]: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apitalist society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social progress. However,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goods, money and capital did not liberate and free people, but made people more and more bound and enslaved by what they created, and human society fell into a society ruled by fetishism. Capitalist society is the fetishism society ruled by abstract. Fetishism constitutes a realistic scene in which people are enslaved by objects. Marx's criticism of commodity fetishism, money fetishism and capital fetishism in capitalist society is a critique of capitalist society, in order to pursue man's freedom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search of an ideal society. The emergence of fetish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division of labor and private ownership, and the emergence of commodities is a catalyst, especially as commodities fill every corner of the capitalist society, and the money and capital developed therewith have unlimited magic. Make people worship them. Capitalist society is a alienated society in which the objects created by human beings enslave human beings and the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are covered up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ngs and things. Marx used the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o reveal the secret hidden behind the three fetishism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reality at that time. Fetishism is the "pain" that must be experienc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o eliminate the alien rule of fetishism,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develop productive forces. The fetishism i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has brought many harms.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and criticism of these fetishism will help to promote people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the concept of mone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style and clean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A811;B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菲克·哈基姆;;信仰与私利[J];文苑(经典美文);2008年12期

2 陶菲克·哈基姆;刘谦;徐平;;信仰与私利[J];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2009年11期

3 王树森;;评庄子的“物化”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4 朱良志;;物化境界三层次[J];江汉论坛;1990年12期

5 ;物化境界三层次[J];湖北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6 胡雪冈;;庄子“物化”的审美观及其影响[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7 李洁非;;物的挤压——我们的文学现实[J];上海文学;1993年11期

8 马立鞭;;情思的物化与物的情思化[J];写作;1994年11期

9 杨平;;大地挽歌[J];绿风;1996年02期

10 陈洪;庄蝶之梦与浑沌之死──《庄子》“物化”“气变”论解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林晓光;;浅析学校德育工作[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梁鸿儒;程乐华;李嘉文;;“心理套娃家庭版”在家庭评估中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孙奕;孙延;;环境艺术设计情感语言的架构与表现[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蔡婷婷;;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情感关系透视黛西·费伊的存在价值[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田启波;;以人为本的制度维度[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有林;;学习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几点体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柯雪青;;和青年朋友谈谈拜金主义[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8 李守庸;;孟子义利观对中国当代企业家的启示[A];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淮;互联网带给我们什么?[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杨建平;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王小微;论庄子的“和”之境界[N];吉林日报;2002年

4 冯乃辰 华帅 卫东;生物学领域的“半边天”[N];人民代表报;2002年

5 吉林体育学院院长 宋继新;体育运动要以人为本[N];人民日报;2000年

6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 教授 博导 陈飞翔;谨防财富积累的负面效应[N];文汇报;2010年

7 徐峰;“以对方为中心”理论关键点介绍[N];中国信息报;2011年

8 李永庆;让国家和农民双赢[N];山西日报;2000年

9 文之;概念销售[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10 ;信息化没有神力 创新不等于幻想[N];发展导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独奇;我国货币拜物教及其图腾崇拜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赵元蔚;海派文学与消费文化[D];吉林大学;2008年

3 籍晓红;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浙江大学;2009年

4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5 郑飞;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D];南开大学;2009年

6 高海青;从物化批判到技术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丁刚;科学发展观的消费观意蕴——科学消费观的构建与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D];吉林大学;2010年

8 赵玉洁;当代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艺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效率与公平问题论析[D];上海大学;2011年

10 杨振闻;当代中国人生存方式的变迁及其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春剑;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广西大学;2013年

2 王茜;拜金女郎的道德沦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小红;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人主义及其人学思想探析[D];山西大学;2005年

4 王燕玲;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物化”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栾芳;论审美物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路红芳;物化时代的文化困境[D];吉林大学;2006年

7 徐平;庄子《齐物论》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亚群;魔盒打开以后[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滕艳娇;克服物化的别一种途径[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王文祺;管理理念的人本回归[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2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432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3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