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Abstract]:Ever since the birth of man, we have relied on material means of living from nature to improve our lives. Therefore, scholars, thinkers and so on have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modern times, with the great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 beings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and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suffered unprecedented damage.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udy Marx's ecological view. Marx's ecological view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hich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in solving the in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at present. To solve the ecological crisis, how to 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ha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deeply studies the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and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in our country-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For our count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on the issue of some ideas, personal views. In addition to preface theor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first of all, it reviews people's think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efore Marxism.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hought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in ancient China and Feuerbach's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Secondl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main viewpoints of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Marx thinks that na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society and nature restrict each other, realizing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nee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root of the antagonism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capitalism. 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that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ecological view of Marxism is practice, and points out that to solve the ecological crisis, 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the system reform,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unity of people-oriented and so on. The second part review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oncrete perform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on this basis,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pointing out the direction of ou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other specific guiding significance. The third par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aving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re discussed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X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进蒙;;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探析[J];理论月刊;2008年08期
2 贾真;;从奥康纳回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交往关系的启示[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3 贾真;;从奥康纳回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交往关系的启示[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4 丁立磊;郝亚飞;;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代意义[J];前沿;2011年12期
5 张晓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6 胡洪彬;;论邓小平的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张力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观探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朱耀华;;试论马克思生态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生态观[J];世纪桥;2010年05期
9 李天贺;李守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实践魅力[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赵士发;;论生态辩证法与多元现代性——关于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赵会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开展钱币研究工作[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7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柄;;毛泽东的《讲话》——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与文艺理论的完美交融[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董瑞华;胡德平;;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视野——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潘岳;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N];光明日报;2006年
2 燕翔;伊金霍洛“生态观”[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3 饶勇;开发西部旅游应坚持科学的生态观和市场观[N];中国旅游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罗昌爱;海南农民的生态观[N];人民日报;2008年
5 周霄羽;《生态文化》的生态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6 王拴乾;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N];新疆日报(汉);2001年
7 西安市委常委 杨殿钟;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重要文献[N];陕西日报;2007年
8 曹宣;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N];潮州日报;2007年
9 连小芳邋王健;纲领性文件带领中华民族阔步前进[N];宁夏日报;2007年
10 ;张掖领导干部的生态观[N];张掖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爱芬;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3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4 杨宇晓;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5 马卓;论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詹乐;我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双套;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9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舒平洋;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58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45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