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和内格里后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逻辑路径

发布时间:2020-02-04 01:56
【摘要】:迈克·哈特和安东尼·内格里等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针对新自由主义正义观的一体化,重新勾画了一种新的正义思想。哈特和内格里指出,新自由主义将私有财产(社会)等同于正义(社会)的逻辑解释路径是一种价值颠倒的虚无主义路径。这种虚无主义路径继续遮蔽资本主义演变成帝国这一极权形态的事实。而帝国的真实宰制逻辑呈现出三个转变:由以往的规训手段向今天的控制手段的转变;由以往的主权统治向今天的无人身(即无器官的身体)统治的转变;由以往的器物私有化向今天的生命私有化的转变。这些转变意味着私有财产社会本质上的非正义性。哈特和内格里延续马克思批判私有财产的路径,试图彻底将新自由主义的"私有财产权即正义"这一逻辑颠覆过来,循着"善即公共的所有"的思路提出了财富共享的共有理念。这种共有社会的理想充满现实的关怀和考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民主和平等的存在空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徐湘林;;中国的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历史比较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9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10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胡云平;农村新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王菲;摄影:技术、艺术与文化[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枝盛;“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J];学术研究;2004年07期

2 尹树广;解构、领导权与后马克思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7期

3 马恰特;倪胜;;什么叫后马克思主义[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4年00期

4 周凡;;生成与确立: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4年00期

5 史文瑞;;“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J];理论视野;2008年09期

6 王芳;;后马克思主义的偶然性逻辑[J];理论界;2009年02期

7 李世涛;;后马克思主义:一种似是而非的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0期

8 周凡;;后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与建构[J];理论参考;2009年11期

9 张亮;;国内近期“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简评[J];理论参考;2009年11期

10 张彩云;;“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若干问题评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平;;辨析与反思:后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主义[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2 王平;;现代性: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与归宿[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王南n\;;历史行动或改变世界的哲学何以可能——从后马克思主义回归马克思[A];实践哲学的使命——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发言文稿[C];2011年

4 周凡;;生成与确立: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5 马恰特;倪胜;;什么叫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尹树广;解构、领导权与后马克思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孙亮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走不出“统一性”牢笼的“后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理查德·哈德逊/文 吕增奎/编译;杂交的后马克思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陈炳辉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新主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茅根红;解放政治学: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周大亚 整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朱丽琴;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回归及其新特征[N];中华读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远;后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高之慧;在对抗与竞争中探寻民主真谛[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海风;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谭佳雯;拉克劳与莫菲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论[D];复旦大学;2009年

5 吴静;后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刘振怡;拉克劳:从后结构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段晓民;艾伦·伍德的社会变革主体理论探析[D];山西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76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576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9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