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0-04-03 02:29
【摘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它不仅是《资本论》的重要手稿,它还处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重要节点。一是马克思经济学50年代的全面总结,二是它标志着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从政治领域、哲学领域到资本主义“市民社会”批判的重要转向,三是首次利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的内在关系,揭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幻是笼罩在资本主义全面统治下的合法性面纱。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工资、货币、资本三个方面着手,由浅入深的透视了资本主义的虚假性。工资直接体现了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矛盾的核心。在工资的世界里,追求工资的固定性似乎成了先天的渴望,所高扬的自由平等也不过是事实的背离,目的就是为了转移阶级的对立。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货币所替代的全面关系。契约关系是货币关系带来的直接生产结果,流通的假象带来恶的无限过程,货币成为了生产的起点和结果,这一物成为了社会关系的替代品,人处于物的异化中。货币必然发展为资本,资本首先将本该是作为生产的手段一跃成为一切的起点,并将社会关系全面内化在资本当中、逻辑当中,让“活劳动”置于“死劳动”的统治之下,成为“普照的光”,并在社会中形成资本增殖的普遍逻辑。《手稿》奠定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基础,从批判的方法论来看,一是在批判方法上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方法;二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寻找资本主义的“崩溃点”“泄密处”;三是从意识形态批判来阐述资本主义,构建自己的理论;四是始终坚持从现实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联系起来,凸显人的价值;五是以坚定的阶级立场,为无产阶级争取现实利益,为无产阶级运动指明现实道路;六是在谋求无产阶级解放的同时,为人类发展谋求解放,重新将人的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价值向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该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方法做到“破”和“立”并举。一方面要打破“社会主义终结论”,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拨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所构建的意识形态迷雾;二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建华;;当代神秘主义意识形态批判[J];科学与无神论;2017年01期

2 王智勇;;“一切均可计算”的意识形态效应——马克思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隐性主线[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年05期

3 张志丹;;无意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中被遮蔽的维度[J];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02期

4 刘举;;意识形态批判与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可能性[J];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5 徐志坚;解雨晴;;“人的解放”理论的出场路径与意识形态批判方法的现实检验——重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J];学术交流;2017年06期

6 程鹏;;观念与实践: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双重视域[J];智库时代;2017年08期

7 路菲;;试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启示[J];学理论;2016年05期

8 聂阳;庞立生;;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7年02期

9 拉海尔·贾基;谢静;;意识形态再思考[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3年00期

10 吕敬美;;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其实践取向[J];求实;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拉海尔·贾基;谢静;;意识形态再思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2 汪行福;;社会炼金术——布迪厄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化和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陈锡喜;;马克思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其当代解读和启示[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4 叶晓璐;;从意识形态批判到技术批判理论——马尔库塞和芬伯格技术理论的比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5 李慧娟;;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决策论坛——公共政策的创新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6 牟春;;诠释学视野下的意识形态概念——利科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思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赵凯荣;德国意识形态批判传统逐渐彻底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杨耕;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统一[N];光明日报;2011年

3 穆土;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框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罗钢、王中忱/主编;像学者那样理解消费[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作家 学者 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 祝勇;时间的距离更长[N];光明日报;2015年

6 中国人民大学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的力作[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阳海音;科学技术与交往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6年

2 李金辉;理解马克思[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傅艳蕾;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宇兰;“同一性思维”的意识形态批判[D];吉林大学;2009年

5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佳;马克思“生产实践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孙成竹;论马克思“人的存在的现象学”[D];山东大学;2009年

8 黄辉;法律意识形态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丽;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逻辑和历史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詹传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当代启示[D];贵州大学;2019年

3 赵静文;拉康化意识形态批判的两种范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4 李影;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5 赵建芳;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朱杨芳;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王建平;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朱娜;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实践维度[D];海南大学;2011年

9 王云长;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10 隋昕姝;弗洛姆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2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612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b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