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务实品格研究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务实品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邓小平务实品格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不仅要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务实品格,更要在当今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背景下运用邓小平的务实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凸显邓小平务实品格在当代的价值。邓小平的务实品格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在家庭环境、教育经历和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个形成的过程是纷繁复杂并且反复进行的,同时依托于对实践的反复摸索。它不仅能反映出邓小平所具有的气质、意志和能力,还是邓小平看问题、想问题的内在驱动和内化模式,并且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了内在和外在的紧密联系和相互统一。这种源于内在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务实品格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提升了他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邓小平务实品格的形成、体现以及当代价值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将邓小平务实品格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邓小平务实品格形成的萌芽阶段,磨砺阶段和成型阶段。邓小平成型的务实品格具有特殊的特质:其实践基础是实事求是;其价值诉求是为民谋利益;其现实目的是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其次,邓小平务实品格在现实中的体现主要从三个视角去研究,即邓小平能够审视世界,务形势之实:提出了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速度日益加快;立足发展,务国情之实:邓小平深刻认识到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既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不搞争论,务机遇之实:邓小平善于发现、抓住机遇,注重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敢闯敢干,求实效。最后,进一步分析了邓小平的务实品格对当代中国塑造新型民族务实精神、改善社会各阶层的作风建设、推进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具有的现实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邓小平的务实品格作为文化和精神遗产仍然可以影响人民群众在考虑问题,参加实践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务实品格的塑造,为民族务实品格的形成树立了典型的学习榜样。只有一个个社会个体真正科学运用务实思想才能影响整个民族在国家发展的各方面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发展的务实政策;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最有效的实践指南和现实路径。
【关键词】:邓小平 务实 品格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10-13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3
- 1.4 研究方法13-14
- 2 邓小平务实品格的形成14-25
- 2.1 邓小平务实品格形成的萌芽阶段14-17
- 2.1.1 传统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14-15
- 2.1.2 巴蜀文化务实思想的孕育15-17
- 2.2 邓小平务实品格形成的磨砺阶段17-20
- 2.2.1 马克思实践观的哺育17-18
- 2.2.2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影响18-19
- 2.2.3 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历练19-20
- 2.3 邓小平务实品格的成型20-24
- 2.3.1 务实的实践基础—实事求是20-22
- 2.3.2 务实的价值诉求—为民谋利22-23
- 2.3.3 务实的现实目的—解决问题23-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3 邓小平务实品格的体现25-36
- 3.1 审视世界,务形势之实25-29
- 3.1.1 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5-26
- 3.1.2 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26-28
- 3.1.3 经济全球化速度日益加快28-29
- 3.2 立足发展,务国情之实29-31
- 3.2.1 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9-30
- 3.2.2 中国既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30-31
- 3.3 不搞争论,务机遇之实31-35
- 3.3.1 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32-33
- 3.3.2 加快发展,注重速度和效益的统一33-34
- 3.3.3 敢闯,敢干,求实效34-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4 邓小平务实品格的当代价值36-40
- 4.1 为塑造新型民族务实精神树立了榜样36-37
- 4.2 为改善社会各阶层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学习标杆37
- 4.3 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国提供了实践指南37-38
- 4.4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现实路径38-39
- 4.5 本章小结39-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市;王江澜;;“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理论的当代价值[J];学理论;2008年12期
2 赵曜;;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模式[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6期
3 李五星;;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精神实质及其现实意义[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许亚非;传统勤俭思想与当代道德建设刍议[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许屹山;彭大成;;列宁对官僚主义的剖析及其当代价值多维审视[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6 张静;;“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当代价值[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范世珍;;浅谈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及现实启迪[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陈伟;;中国古代的“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学术论坛;2010年11期
9 张春艳;;中国近代的赶超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张自广;;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存刚;陈增贤;;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骆进;论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及当代价值[D];吉首大学;2015年
2 伍娟;毛泽东的协商民主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寰;胡锦涛群众观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鲁捷;论邵荃麟文艺思想及其当今价值[D];安徽大学;2016年
5 宋来;邓小平务实品格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年
6 李小军;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7 田凤香;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刘敬超;马克思的民族观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宁;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务实品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6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