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3-26 17:02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源远流长,历来是哲学家孜孜以求的焦点问题之一。围绕这个问题,哲学家们发言盈庭,意见纷纭,仔细考察他们的理论后可以看出,虽然历代哲学家对此问题的认识各有其依据和合理性,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和不恰当的理论视角,他们的观点要么是完全错误的,要么是片面的。马克思以劳动和社会关系为切入点,超越了以往哲学家,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为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梳理马克思之前西方哲学史上人的本质观。古希腊时,人的本质观主要集中于人是有灵魂的求知动物,其中亚里士多德还注意到了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的重要影响,提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论断。近代人的本质观主要分为两个流派——感性主义的人的本质观和理性主义的人的本质观。前者把人归结为有理性的感觉体,后者夸大理性的作用,人甚至成了理性发展的一个环节。第二部分,首先论述马克恩人的本质观的方法论原则,这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得以形成的前提。这些原则包括实践性原则、现实性原则、主动性与受动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系统性原则。然后阐释实践是马克思理解人的本质的根本方法,实践性原则是诸原则中的根本性原则。第三部分,首先挖掘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然后说明人是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劳动,最后澄清人的需要与人的本质的关系。第四部分,描述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的现实展开。第五部分,以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为理论基础,关照现实语境。首先分析当今中国社会中人的本质的现实展开,然后以上述分析为背景,为削弱对“物”的依赖程度,促进当今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针对性地提出三种措施:克服消费主义,消费真实的“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见物不见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物”的丰富。
【关键词】:马克思 人的本质 劳动 社会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7
  • (一) 研究意义11-12
  • (二) 研究现状12-16
  • 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2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6
  • 1 研究思路16
  • 2 研究方法16
  • (四) 创新与不足16-17
  • (五) 相关概念界定17
  • 一 马克思之前西方哲学史上人的本质观17-29
  • (一) 古希腊人的本质观17-22
  • 1 人是有灵魂的求知动物18-21
  • 2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21-22
  • (二) 西方近代人的本质观22-29
  • 1 感性主义的人的本质观23-27
  • 2 理性主义的人的本质观27-29
  • 二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方法论原则29-40
  • (一)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方法论原则29-32
  • 1 实践性原则29-30
  • 2 现实性原则30-31
  • 3 主动性与受动性相结合的原则31
  • 4 系统性原则31-32
  • (二) 实践是理解人的本质的根本方法32-40
  • 1 实践是对象性的感性活动32-34
  • 2 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34-39
  • 3 “现实的人”的观点确立的意义39-40
  • 三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40-51
  • (一) 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40-43
  • 1 人是自然存在物40-41
  • 2 人是社会存在物41-43
  • 3 人是精神存在物43
  • (二) 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劳动43-51
  • 1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44-46
  • 2 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本质46-48
  • 3 人的本质是劳动与社会关系的统一48-49
  • 4 人的需要与人的本质的关系49-51
  • 四 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的现实展开51-61
  • (一) 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的现实展开51-59
  • 1 人的属性被压缩51-53
  • 2 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异化53-57
  • 3 资本家与工人具有不同的现实本质57-59
  • (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的现实展开59-61
  • 五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当代价值61-70
  • (一) 当代中国社会中人的本质的现实展开61-63
  • (二) 削弱对“物”的依赖程度,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63-70
  • 1 杜绝虚假需要,消费真实的“物”64-66
  • 2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见物不见人”66-67
  • 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物”的丰富67-70
  •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燕玲;;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及其现实意义[J];学理论;2013年28期

2 陈耀彬;浅议马克思人的本质观[J];河北学刊;1984年03期

3 何睿;试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赵华朋;高峰;;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价值[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罗小青;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初探[J];福州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6 张友良;;从“史”论动态中探析马克思人的本质观[J];传承;2008年12期

7 彭方来;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徐毅鹏;;对邓小平同志教育本质观的一点认识[J];内部文稿;1995年08期

9 陶富源;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J];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10 杨艳春;如何深化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教育[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占军;;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及其对当代“以人为本”的价值[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立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N];中国民族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仁星;安德鲁·芬伯格的技术本质观评析[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5年

2 叶佳;基于科学本质观的高中生物课堂个案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杨凯;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康;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辩证解读[D];南华大学;2011年

5 孙月娟;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及其现实向度[D];江苏大学;2007年

6 刘妍伟;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中国文学本质观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徐珊珊;化学师范生科学本质观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蓉;初中生科学本质观调查及提升策略[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巧学;教师科学本质观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秀芹;生物教学中科学本质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69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d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