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强国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的强国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强国思想”是能使国家兴旺强盛的发展战略构想、建设实践方针,邓小平的“强国思想”,是蕴含在邓小平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部分,在我国改革开放步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今天,依旧是指导并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努力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理论基础与行动指南。邓小平的强国思想是邓小平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强国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相结合,坚持以毛泽东的强国思想为指导,在深刻总结我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综合全面的发展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是我国强国兴邦的重要理论来源。 诚然,邓小平强国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但他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过“强国思想”这一概念,如前所述它蕴含在邓小平理论中,他的强国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建设发展的一种体现,并非直接明确地展示出来。介于此,就非常有必要对邓小平的强国思想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挖掘邓小平关于“强国”的类似表述,疏理邓小平的强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国思想的理论关系,探究邓小平强国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归纳邓小平强国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而提炼邓小平强国思想的基本特征,总结邓小平强国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启示。 本文分五个部分对邓小平的强国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第一部分,“绪论”,此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情况,并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第二部分,“邓小平强国思想的形成”,此部分从对邓小平强国思想基本概念的解读入手,重点研究邓小平强国思想的形成过程,详细阐明邓小平的强国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国思想的继承,也是在吸取我国社会主义早期建设经验不足及苏东剧变的教训,合理借鉴资本主义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建设实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科学思想。第三部分,“邓小平强国思想的主要内容”,此部分将邓小平强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四大方面:经济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军事强国,并详细解读各方面的具体内容。第四部分,“邓小平强国思想的基本特征”,此部分主要阐明邓小平强国思想所具有的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系统性的基本特征。第五部分,“邓小平强国思想的现实启示”,此部分结合当前实际,简要说明邓小平强国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启示,指出我国还必须继续推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继续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关键词】:邓小平 强国思想 现代化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4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4
- 1.1 选题背景8
- 1.2 选题意义8-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3.1 国内研究现状9-11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12-14
- 1.4.1 研究思路12
- 1.4.2 研究方法12
- 1.4.3 主要创新12-14
- 2 邓小平强国思想的形成14-25
- 2.1 邓小平强国思想的界定14-16
- 2.2 邓小平强国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16-22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演变发展学说16-17
- 2.2.2 列宁的强国思想17-18
- 2.2.3 斯大林的强国思想18-20
- 2.2.4 毛泽东的强国思想20-22
- 2.3 邓小平强国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22-25
- 2.3.1 对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反思22-23
- 2.3.2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23-24
- 2.3.3 对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经验的思考24-25
- 3 邓小平强国思想的主要内容25-38
- 3.1 经济强国25-29
- 3.1.1 发展生产力,革新旧体制25-27
- 3.1.2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27-28
- 3.1.3 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28-29
- 3.2 人才强国29-32
- 3.2.1 重视人才作用、科学选拔人才30-31
- 3.2.2 注重人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31-32
- 3.3 科技强国32-34
- 3.3.1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32-34
- 3.3.2 大力创新、发展高科技34
- 3.4 军事强国34-38
- 3.4.1 精兵简政、从严治军35-36
- 3.4.2 国防事业的现代化36-38
- 4 邓小平强国思想的基本特征38-43
- 4.1 科学性38-39
- 4.2 时代性39-40
- 4.3 实践性40-41
- 4.4 系统性41-43
- 5 邓小平强国思想的现实启示43-47
- 5.1 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43-44
- 5.2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44-45
- 5.3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45
- 5.4 继续坚持科教兴国战略45-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明;南湖颂[J];中国监察;2001年13期
2 刘蔚然;科技强国战略的确立和实施[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创新与主体[J];中国版权;2013年02期
4 ;科技强国御外侮[J];领导决策信息;1999年20期
5 沈传宝;科技强国,永垂青史——“两弹一星”座谈会纪要[J];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01期
6 辛安;;科技创新须遏制腐败之风[J];检察风云;2007年03期
7 陈黎明;;科技创新带来农业发展春天[J];当代广西;2013年13期
8 高放;;抓住机遇就能成为强者——《谁是未来世界的强者》评介[J];领导科学;1988年05期
9 阿尘;倡导“新技健脑”[J];人民公安;1996年02期
10 钟燕光;科学技术是强国富国之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综合性思想理论);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霞;;探索提高便民科学素质之路——将文化建设与提高便民科学素质有机融合[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2 薛竹;;义务教育还需立足长远放眼量[A];价格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向杰;要成为科技强国更需勤练“内功”[N];科技日报;2003年
2 柯宝平;向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进军[N];科技日报;2002年
3 记者 王聪;保持清醒头脑 增强忧患意识 力促国家向科技强国迈进[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新华每日电讯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论文崇拜”撑不起世界科技强国[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本报记者 刘松柏;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N];经济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袁于飞;创新驱动 科技强国[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 黄X;1/4国民不知“地绕日”,无碍美国是“科技强国”[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8 早报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蔡梦婷;万钢描绘科技强国路线图:一两年基本建成国家科技管理平台[N];东方早报;2014年
9 老任;中国将成为新的科技强国[N];广东科技报;2004年
10 俞铮 喻菲 李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世界科技强国[N];证券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詹佳珍;美国公共科学家的双重服务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李嘉伟;竺可桢的科学思想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3 彭伯韬;邓小平的强国思想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的强国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6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