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7-03-28 01:07
本文关键词: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人类历史发展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及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在物质层面的需要,通过从自然界不断获取,进而借助现代科技发展成果而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开始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新焦点。马克思深刻的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不公正,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关系出发,指出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前提。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根本要求。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良性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正义思想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上,并明确指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条件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城乡间、工农间、体力与脑力间的差别。我国现阶段发展正处于重要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期。基于现实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深刻分析国内外局势的发展变化,针对我国自身发展状况,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只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建设和谐社会,没有公平正义,社会的稳定和谐就不能实现。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公平正义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进行剖析。第一部分主要对公平正义的内涵进行分析。从公平正义的基本定义,本质特征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关公平正义的思想进行深入分析。第二部分对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现状进行分析。肯定我国当前公平正义的成就,同时指出当前公平正义的不完善之处,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为切入点,指出我国各方面公平正义的不足之处。第三部分对公平正义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分析。对和谐社会进行定义,并对公平正义在和谐社会里的重要地位进行深入探析。第四部分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 不完善 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1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2
- 1 前言12-19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选题背景12-13
- 1.1.2 选题目的13
- 1.1.3 选题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2.1 国内14-15
- 1.2.2 国外15-16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6-17
- 1.3.1 研究思路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论文创新点17-19
- 1.4.1 理论价值17-18
- 1.4.2 实际价值18-19
- 2 第一章 公平正义的内涵探析19-28
- 2.1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19-20
- 2.2 公平正义的本质特征20-22
- 2.2.1 历史性21
- 2.2.2 具体性21-22
- 2.2.3 相对性22
- 2.3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22-28
- 2.3.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内容22-23
- 2.3.2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马克思公平正义观的继承和发展23-28
- 3 第二章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状28-44
- 3.1 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的成就28-31
- 3.1.1 经济领域28-30
- 3.1.2 政治领域30
- 3.1.3 文化领域30
- 3.1.4 生态领域30
- 3.1.5 社会保障领域30-31
- 3.2 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31-44
- 3.2.1 经济领域31-35
- 3.2.2 政治领域35-37
- 3.2.3 文化领域37-40
- 3.2.4 生态领域40-41
- 3.2.5 社会保障领域41-44
- 4 第三章 公平正义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44-53
- 4.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44-45
- 4.2 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45-53
- 4.2.1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的价值取向46-47
- 4.2.2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47-48
- 4.2.3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48-49
- 4.2.4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49-51
- 4.2.5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求51-53
- 5 第四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53-60
- 5.1 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公平53-55
- 5.1.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3-54
- 5.1.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4-55
- 5.2 不断完善政治制度建设55-57
- 5.2.1 健全民主权利55-56
- 5.2.2 完善我国法律制度56
- 5.2.3 完善司法体制56-57
- 5.3 完善教育体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57
- 5.4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57-58
- 5.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8-60
- 6 结束语60-61
- 参考文献61-64
- 作者简历64-66
- 学位论文数据集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立显;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杨宝国;;论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及其创新与发展[J];长白学刊;2009年06期
3 沈红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傅如良,杨青;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之维[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天义;;社会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6 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王宝林;实现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8 孙春晨;;公平正义:社会建设的价值基准[J];桂海论丛;2013年01期
9 金坤城;;学习贯彻十八精神 进一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12期
10 朱大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社会公平正义[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