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民生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胡锦涛民生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民生问题是全国百姓最密切关注的问题。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多次要求各级组织和干部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本文概括总结了胡锦涛的民生思想内容,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对民生思想进行了阐述,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并符合我国国情的胡锦涛民生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胡锦涛民生思想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探讨民生问题的根源以及影响,深入分析并总结概括出了胡锦涛民生思想的核心、构成、价值取向以及改善民生的方法途径。本文即拟立足于胡锦涛同志对“民生”思想的理论系统,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对胡锦涛同志的“民生”思想做全方位的阐释,以期进一步揭示胡锦涛民生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延续,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更为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胡锦涛 民生思想 以人为本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第1章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形成条件10-16
- 1.1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10-14
- 1.2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现实基础14-16
- 第2章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16-34
- 2.1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核心16-19
- 2.1.1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17-18
- 2.1.2 牢记党的根本宗旨18-19
- 2.2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构成19-23
- 2.2.1 致力民富的经济民生20
- 2.2.2 保障民权的政治民生20-21
- 2.2.3 提高民质的文化民生21-23
- 2.2.4 尊重民意的社会民生23
- 2.3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价值取向23-28
- 2.3.1 “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24-26
- 2.3.2 “情为民所系”的地位观26-27
- 2.3.3 “利为民所谋”的利益观27-28
- 2.4 胡锦涛改善民生的方法途径28-34
- 2.4.1 一切依靠人民改善民生28-31
- 2.4.2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民生31
- 2.4.3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民生31-32
- 2.4.4 转变干部作风服务民生32-34
- 第3章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重大意义34-40
- 3.1 理论意义34-36
- 3.1.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34-35
- 3.1.2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观35
- 3.1.3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35-36
- 3.2 现实意义36-40
- 3.2.1 有利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6-37
- 3.2.2 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37-38
- 3.2.3 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琴;;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初探[J];延边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2 韩志然;;把改善民生落到实处[J];求是;2008年09期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胡锦涛提出改善民生六大任务[J];大庆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4 邓海建;;让“社会建设”为民生改善锦上添花[J];新西部;2007年10期
5 李鸣;;改善民生 重在加快 关键在落实[J];中华魂;2008年03期
6 肖冬梅;柳礼泉;;试论胡锦涛民生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J];探索;2010年06期
7 孙刚;;从解决民生的突出问题入手[J];求是;2008年06期
8 ;政治局常委密集考察民生[J];养猪;2009年06期
9 刘敏;李永忠;;推进包容性增长与改善民生[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10 史和平;;用改善民生的成效检验科学发展的成果[J];群众;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飚;;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馨月;;民生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张秋霞;;如何做好民生档案[A];2009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勇;李兰;崔美瑛;;建立完善地方政府民生长效机制问题研究——以延边州为研究对象[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5 陈莹峰;黄月;;十三、转变方式、科学发展的关键就是解决民生[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姚茂宽;;论民生档案“两大体系”建设的内涵、内容及对策[A];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档案学会“纪念贵州省档案馆成立50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余清华;;推进民生工程必须把握三重环节[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付建伟;;健全完善民生档案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民生档案的理解与思考[A];档案安全与档案服务——2011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邓小敏;;新形势下加强民生建档工作的思考[A];“纪念建国60周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禹启华;;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问题剖析与路径选择[A];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档案学会“纪念贵州省档案馆成立50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钱彤 殷永建;中国主席与古巴百姓聊家常话民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谢鹤林;确保科学发展要重“三民决策”[N];中国信息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N];江西日报;2011年
4 记者 周小华;恪守为民之责 切实改善民生[N];长沙晚报;2011年
5 本报评论员;改善民生 和谐稳定[N];四川日报;2009年
6 ;改善民生重在落实[N];大庆日报;2009年
7 本报评论员;着力改善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N];黑龙江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李莉 李海英 孙全 韩然 采写;确保发展 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 加快振兴[N];沈阳日报;2009年
9 荣兴镇党委 张凤印;改善民生促和谐 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盘锦日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N];西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凌云;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郑冬晓;胡锦涛经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严振书;转型期中国社会建设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谢璐妍;胡锦涛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王伟同;公共服务绩效优化与民生改善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杨晓梅;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汤跃跃;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韩跃民;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基本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杨士泰;清末民国土地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葛福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瑶;胡锦涛民生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李福生;胡锦涛民生思想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雷;胡锦涛民生思想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丁涛;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洪波;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量;论胡锦涛的科学技术观[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7 钟庆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宫乐滨;胡锦涛的执政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谭琪红;胡锦涛群众观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乔燕妮;胡锦涛“为民”思想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胡锦涛民生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