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张如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04:0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张如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张如心作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中杰出的一员,他的一生都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奉献,他不仅是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第一人,他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研究和宣传,在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等方面也是有突出贡献的。本文通过追踪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战线上的奋斗历程,深入研究张如心一生在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理论教育方面的重要贡献,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展现作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应该具备的学术素养和个人素质,对于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内部成员的个体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中首先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国内外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正文由第二到五章组成。第二章考察了张如心的生平并梳理了他一生的主要著述。作为终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工作的张如心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六个时期:即少年成长时期、社联时期、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延安时期、担任东北大学校长时期、中央党校时期。后五个时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重要成员。他的一生是用笔杆子做刀枪,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贡献自己的一生。他一生著述丰富,在此,本文梳理了张如心一生的主要著作和文章,以对他的工作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第三章着重论述了张如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宣传和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是张如心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成为毛泽东思想研究者和宣传者的重要基础。他对哲学的研究贯穿他的研究始终,从早年的《苏俄哲学潮流概论》、《辩证法学说概论》、《无产阶级底哲学》,到对苏联哲学思潮的斗争状况、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介绍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宣传和研究;从延安时期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到对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宣传和研究;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张如心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批判。到对50年代学术界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论战中,对“综合经济基础论”和“综合上层建筑论”批评,这些理论研究都是围绕哲学领域展开的。第四章着重论述了张如心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和研究。张如心是毛泽东思想研究和宣传的著名学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中,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宣传不能不提及张如心,他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贡献,一方面是他对毛泽东思想的地位、称谓有独到的理解,提出了至今被历史和人民认可的“毛泽东的思想”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称谓的来源。另一方面,他对毛泽东思想内容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完整性,使他成为党内毛泽东思想研究与宣传的大家。他的研究与贡献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张如心首次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并对毛泽东思想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毛泽东人生观、科学方法、科学预见、作风的宣传和研究;关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的研究;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的研究。第五章分析了张如心成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观因素;对张如心的历史贡献和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张如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扩大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是科学系统地宣传了毛泽东思想;三是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他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教育基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教育家;二是他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解读比较科学准确;三是他是一位孜孜不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不少新的认识和理解;四是分析了在当时条件下张如心思想中存在的历史局限性。第三部分为结束语。对文中疏漏的部分进行补充;从对张如心的研究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张如心 马克思主义 理论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D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方法14-16
  • 第2章 张如心生平及理论研究成果介绍16-24
  • 2.1 张如心生平介绍16-17
  • 2.2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的阶段划分17-19
  • 2.3 张如心理论研究成果及版本的梳理和介绍19-24
  • 第3章 张如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宣传和研究24-36
  • 3.1 张如心早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研究24-30
  • 3.1.1 研究背景24-25
  • 3.1.2 对苏联哲学潮流的研究和介绍25-27
  • 3.1.3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介绍和研究27-29
  • 3.1.4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介绍和研究29-30
  • 3.2 延安时期张如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宣传和研究30-33
  • 3.2.1 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1-32
  • 3.2.2 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宣传和研究32-33
  • 3.3 新中国成立后张如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33-36
  • 3.3.1 批判“综合经济基础论”和“综合上层建筑论”33-36
  • 第4章 张如心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和研究36-50
  • 4.1 首次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36-40
  • 4.1.1 阐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对毛泽东思想的性质进行科学定位37-38
  • 4.1.2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与毛泽东的贡献联系在一起38-39
  • 4.1.3 从干部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倡学习毛泽东思想39-40
  • 4.2 对毛泽东的人生观、科学方法、科学预见、作风的宣传和研究40-43
  • 4.2.1 对毛泽东的人生观及内涵的研究40-41
  • 4.2.2 对毛泽东的科学方法及特征的研究41
  • 4.2.3 对毛泽东科学预见及原因的研究41-42
  • 4.2.4 对毛泽东的作风及基本特征的研究42-43
  • 4.3 对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的研究43-47
  • 4.3.1 梳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贡献43-46
  • 4.3.2 梳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贡献46-47
  • 4.4 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的研究47-50
  • 第5章 张如心的历史贡献及基本特点50-62
  • 5.1 张如心成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观因素分析50-53
  • 5.1.1 知识渊博,开阔的思想文化视野50-51
  • 5.1.2 人民大众的立场,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51-52
  • 5.1.3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52-53
  • 5.2 历史贡献53-56
  • 5.2.1 扩大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3-54
  • 5.2.2 科学系统地宣传了毛泽东思想,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深入研究54
  • 5.2.3 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54-56
  • 5.3 基本特点56-62
  • 5.3.1 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教育家56-57
  • 5.3.2 他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解读比较科学准确57-58
  • 5.3.3 他是一位孜孜不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不少新的认识和理解58
  • 5.3.4 由于历史的局限,张如心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58-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6
  • 致谢66-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泽华;;论延安时期张如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J];党史文苑;2007年08期

2 刘加洪;曾繁滨;;张如心在毛泽东思想概念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杨成;张科;;论张如心对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所作的贡献[J];党史文苑;2010年20期

4 郑耿;毛泽东思想[J];理论探讨;1986年06期

5 陈作新;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第一人[J];世纪桥;2005年05期

6 王武;毛泽东反对提“毛泽东主义”[J];党史天地;1995年06期

7 李亮;究竟是谁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J];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07期

8 梁磊;毛泽东思想概念形成始末[J];求索;2004年08期

9 张正光;;论延安知识分子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贡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10 戴炳中;;毛泽东思想体系构建的历史与创新[J];南都学坛;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李锦让 特约记者 黄佑鹏 实习生 钱敏敏;张如心:为毛泽东思想命名的第一人[N];梅州日报;2011年

2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婷婷;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张如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张如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1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a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