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其当代阐释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其当代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解放理论是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马克思对人类解放历程的分析在当今社会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让人们明白了身处何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人类解放理论的构筑。马克思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出发,继承和批判黑格尔市民社会学说,阐明了市民社会对国家的基础性作用;马克思延续了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分离的逻辑思路,重新阐述了市民社会的辩证法,指出政治解放的双重性,把克服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分离同超越政治解放的人类解放相结合,并明确了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依靠力量。人类解放理论的旨归。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性分析得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化的人类,人是利益共同体中的人。人类解放实质就是人在与共同体的辩证运动中获得解放。摆脱自然共同体,成为原子式的个人是人类解放的初步实现;扬弃异化,走出虚假资本共同体是人类解放的重要途径;最终人类将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实现解放。人类解放理论的当代阐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底层科技力量变革,重构了所有行业,给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加速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交往方式的转变为人类解放找到实现途径;作为民主化的力量为人类实现解放提供动力支持。
【关键词】:马克思 人类解放 市民社会 共同体 互联网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言9-14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二)国内研究综述10-11
- (三)国外研究综述11-12
- (四)概念厘定12-14
- 1.人类解放12
- 2.市民社会12-13
- 3.共同体13-14
- 一、理论构筑:市民社会视域下的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14-24
- (一)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14-18
- 1.前提性工作与批判的背景14-16
- 2.认清市民社会的精神实质16-17
- 3.阐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17-18
- (二)超越市民社会的独特主题——人类解放18-24
- 1.超越市民社会的历史必然性18-19
- 2.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19-21
- 3.人类解放力量的基本确证21-24
- 二、理论旨归:共同体视域下的人类解放理论24-34
- (一)人类解放的精神实质:人在与共同体的辩证运动中获得解放24-26
- (二)人类解放的初步实现:摆脱自然共同体,成为原子式的个人26-28
- (三)人类解放的重要途径:扬弃异化,走出虚假资本共同体28-30
- (四)人类解放的最终完成:自由人联合体是真正的共同体30-34
- 三、当代阐释:互联网时代人类解放的新跨越34-39
- (一)互联网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加速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34-35
- (二)互联网引发的交往方式的转变为人类解放找到实现途径35-37
- (三)互联网作为民主化的力量为人类实现解放提供动力支持37-39
- 附录一、市民社会、共同体、互联网三维视域的内在逻辑关系39-41
- 附录二、从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关系认识人类解放历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41-44
- 附录三、马克思晚年对人类解放理论的深化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火;;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致思取向[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年00期
2 李春火;;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张国钧;;市场经济:人类解放的必经阶段[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4 张国钧;;劳动解放: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真蕴[J];长白学刊;2010年03期
5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终极价值解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5期
6 薛俊强;;“阶级”的群体性分析——对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学说的思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李娟;;马克思法制观与人类解放[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李建红;;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湘潮(下半月);2011年09期
9 唐毅;;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J];群文天地;2012年06期
10 王勇;;论马克思开辟的人类解放道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柳成焱;;试论人类解放视野下的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徐鸿武;;为民——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3 代俊兰;樊红敏;;人类解放与社会批判——《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解读[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4 阮鹏青;君青;;樊队长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心中永远灿烂的明星[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5 许全兴;;人的自由,人的解放——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点思考[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孙熙国;;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震 刘同舫;人类解放:《资本论》的第一时代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石玉;马克思的“全球视野”与“人类关怀”[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杨耕;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N];光明日报;2009年
4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彬;解放事业永无止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刘同舫;马克思文化解放的立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汝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一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好书[N];光明日报;2014年
7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赵剑英;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科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中国人民大学 汪亭友;如何理解恩格斯的“93个字”论述[N];光明日报;2011年
9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文化概论教材编写课题组主要成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陈先达;“姓马”与“信马”[N];光明日报;2014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马俊峰;没有人类情怀,中国文化走不出去[N];北京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春静;现实之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曲波;马克思人类解放视阈中的人权观[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国钧;“乌托邦”还是“科学”[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楠;人类的命运与历史的指向[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辉;马克思人类解放学说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杨丽娟;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李小平;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韩智轩;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其当代阐释[D];渤海大学;2016年
5 王燕;论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观[D];吉林大学;2008年
6 孙会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叶高飞;马克思实践的民主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柳佳利;从生产方式视角解读马克思人的奴役与解放思想[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烨;《资本论》的历史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刘虹君;马克思的民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其当代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