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毛泽东外交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奠定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拓展了新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形势新的变化,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本文以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比较研究为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全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分析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产生历史背景。该部分通过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外交思想及其演变过程的简要回顾,阐明毛泽东与邓小平外交思想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第二、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主要内容。该部分系统阐述毛泽东与邓小平外交思想体系,并从毛泽东、邓小平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方面分别作了概述。第三、对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内容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相同点,即两位领导人都力争有利于中国的国际和平环境的根本立场,以及坚持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着重分析和说明了两位领导人在处理党际关系等问题上所体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特征,并分析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异同点产生原因。第四、探讨了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利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国际格局,就是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三、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孤立少数,各个击破。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的外交思想的比较,我们不仅可以更加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内容,更加深刻地领会他们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他们对外交思想实践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进一步完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历史经验,正确执行党的外交政策,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邓小平 外交思想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829;A841;A849.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8
- 一、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8-13
- (一) 毛泽东外交思想产生的背景8-10
- (二) 邓小平外交思想产生的背景10-13
- 二、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13-21
- (一)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13-17
- (二)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17-21
- 三、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异同点21-31
- (一)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相同点21-25
- (二)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相异点25-29
- (三)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形成相异原因的初探29-31
- 四、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现实启示31-35
- (一) 利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国际形势31-32
- (二) 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对待国际事务32
- (三) 争取多数,孤立少数,发挥国际统一战线作用32-33
- (四) 坚持毛泽东、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思想,树立社会主义国家安全观33-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7
- 后记3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贵;60年代前期中日关系研究[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2 潘正祥,李宇征;从和平外交到革命外交——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外交战略大转变国际原因探析[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3 沙健孙;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于洪君;冷战后时代的中国外交:战略、策略与成就[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马淑明,杨立新;邓小平和平统一方略在台湾问题上的历史性突破[J];长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6 王仲春;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1969-1979)[J];党的文献;2002年04期
7 金龙河,金桂兰;毛泽东、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构想之比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陈奉林;试析岸信介内阁时期的日台关系[J];东北亚论坛;2004年01期
9 刘中民;;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述论[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10 陶季邑;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对美国战略的若干共同点[J];东南亚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敦送;;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曾令勋;;论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宫力;;邓小平发展中美关系的战略思考与历史经验[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东林;;“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若干经济理论和观点再探析[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巧荣;;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外交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伟;;1949年司徒雷登面见毛泽东计划失败的再探讨[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勉励;;毛泽东与新中国对外谈判建交工作的开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颖;;毛泽东与建国之初的中英建交谈判[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丁明;冯小丽;;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外交方针中的经济因素[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平;关于世界大转折的战略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曾品元;中国周边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李明斌;中苏大论战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随新民;中印关系的社会认知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5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7 金鑫;邓小平发展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恒阳;美国不扩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D];外交学院;2006年
9 李根信;中国新安全观与防扩散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10 王创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涛;国家利益与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D];河南大学;2001年
2 黄荣华;试论1964-1978年的“三线”建设[D];河南大学;2001年
3 马宏伟;冷战后东亚安全形势和对我国安全的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赵本涛;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姜运仓;中国的国家根本利益与中美关系(1989—2001)[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元莲花;论现实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关系[D];延边大学;2002年
7 王正宇;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韩立娟;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反霸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利军;试论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雅贤;论中国不结盟外交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72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