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0-09-04 16:03
   “现代”一词始于怀疑和反思精神,根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而与“现代”一词相比,“现代性”一词出现的时间就要晚得多,直到19世纪才出现。马克思与现代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的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出现过“现代性”这一概念,但他的理论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性思想,特别是现代性批判思想。无疑,从总体上讲,人类仍旧行进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研究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之前,对现代性的词源、历史演进及内涵进行深入梳理与阐释是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性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解释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重要综合性概念。现代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新的时代性;是一种历史哲学和现代理论;是一个反思性的过程;是一种制度模式;是尚未完成的事业。现代性的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对自由与理性的追求与向往,而且也是世俗化运动的生动再现。对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来说,它的产生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深厚的理论渊源、深刻的现实追问和深切的人本关怀。欧洲现代化运动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的不断激化提供了特有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在理论渊源方面,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又受到了欧洲丰富的现代性批判思想遗产的影响,体现了对启蒙理念的继承、批判与超越,又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等哲学理论那里获得了有力支撑,并完成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因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针对现实社会问题,表达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马克思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进程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历史地具体地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批判思想。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主要包括批判与建构两个阶段。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批判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理论层面的现代性批判主要包括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与对意识形态的批判。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是将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与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相互关联来进行的,他批判了造成“抽象统治”、“异化状态”之时才实现了其完成形态的形而上学的“专横”,更在于他将形而上学与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置于历史主义的纵深处以寻求其生成与超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他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则是批判了工具理性只追求功利最大化,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他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则体现在,马克思反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意识,认为任何意识都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并且将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上升到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上。马克思现实层面的现代性批判则表现为对资本运行逻辑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以及对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批判。马克思关于资本运行逻辑批判是从支撑资本主义大厦的经济基础出发,以商品这一构成世俗物质生活的基本细胞为基点,针对着资本在永不停歇的运动中无度地增殖自身的本性,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剥削压榨工人为手段而实现的价值增殖,揭示出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不断再生产的客观历史过程是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这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则主要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扩张以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的批判上。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的,是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的基础上的,是对于他人劳动和产品的非法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则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以及人与人异化的的批判。马克思通过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现代性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与问题,但他不仅是现代性的批判者,更是重建者。在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基础上,描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社会关系的演变形态,揭示了人类的解放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道路,通过共产主义方案的设计,最终实现人的“自由的个性”和“全面的发展”,进而达到彻底解放,回答了他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目标导向”问题。在马克思以后,西方理论界并没有停止对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研究与关注,后来涌现出来的西方各学派结合西方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不同角度与层面读解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并提出自己关于现代性的认识与观点,使这些观点在新的时代下表现出了新的特点,这表明在今天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仍具有极大的实践性与阐释力。在众多学派的观点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现代性理论更具有代表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人所遭遇的生存境况的反思、否定和批判,其中异化理论、资本主义国家批判理论以及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体现了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当然其现代性研究放弃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分析方法,他们关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的局限也凸显了其理论观点自身的缺陷。后现代主义现代性理论中关于现代性批判的解构方式、对资本逻辑的再解读以及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也都体现了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当然因为其理论观点与马克思的理论思想还存在许多原则性冲突,其观点中确实包含许多消极与偏颇因素,都决定了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扬弃的态度去客观地分析与批判地继承这些理论学说,实事求是地研究这些学术派别的理论得失,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有现实启示意义。其当代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反省与调整;有助于化解世界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难题;有助于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等。其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启示则主要表现为有助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之路;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推进和谐中国建设与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综上所述,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研究必将更好拓宽现代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范围,有助于警示后现代时期国家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与矛盾及其如何化解,也必将有助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A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同舫;;启蒙理性及现代性:马克思的批判性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2 彭洲飞;;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主题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马新颖;;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批判的逻辑演进及当代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06期

4 张义修;;从“劳动塑形”走向现代性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重释[J];哲学研究;2013年09期

5 郗戈;;“新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建设性维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04期

6 卢云峰;;从马克思现代性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01期

7 张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6期

8 陈兰芝;;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维向度[J];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03期

9 邹广文;;马克思的现代性文化批判[J];理论视野;2009年09期

10 白刚;;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812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812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8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