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技术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0:16

  本文关键词:列宁技术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列宁的技术哲学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月革命前,列宁更多的是在理论上思考和论述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其内容涉及技术的本质和作用,如何利用已有的技术成果等方面。十月革命后,列宁则更多地思考技术在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使在艰苦的卫国战争期间,列宁也一刻没有忘记对技术发展的思考和论述。当卫国战争甫一结束,列宁就用了许多心思来分析和论述技术的作用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诸如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技术的两面性、苏维埃政权应该如何向资本主义学习和借鉴已有的、先进的技术、应该如何对待资产阶级的专家、如何培养无产阶级自己的专家等问题。本文在对技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基本思想描述的基础上,分六个方面描述和论述了列宁的技术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包括: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条件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农业和工业中的技术;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技术专家的重要性等。接着对列宁技术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特征包括:时代性、革命性、实践性和继承性。最后分析了列宁技术哲学思想在今天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意义,并对进一步研究列宁的技术哲学思想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列宁 技术哲学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1 绪论7-1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7-9
  • 1.1.1 选题背景7-8
  • 1.1.2 选题意义8-9
  • 1.2 研究范围9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9-12
  • 1.3.1 国外研究综述9-10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0-12
  • 1.4 研究方法、创新12-13
  • 1.4.1 研究方法12
  • 1.4.2 创新之处12-13
  • 2 技术哲学的基本思想13-17
  • 2.1 技术哲学的基本思想13-15
  • 2.1.1 技术哲学的兴起13
  • 2.1.2 技术及其本质13
  • 2.1.3 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13-14
  • 2.1.4 技术哲学的作用14-15
  • 2.2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的基本思想15-17
  • 2.2.1 技术的本质15
  • 2.2.2 技术的作用15
  • 2.2.3 技术的异化15-17
  • 3 列宁技术哲学思想17-36
  • 3.1 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条件性17-19
  • 3.2 技术的两面性19-23
  • 3.3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23-25
  • 3.4 农业和工业中的技术25-30
  • 3.5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技术30-33
  • 3.5.1 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30-32
  • 3.5.2 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体现和作用32-33
  • 3.6 技术专家的重要性33-36
  • 4 列宁技术哲学思想的特点36-39
  • 4.1 时代性36-37
  • 4.2 实践性37
  • 4.3 继承性37-39
  • 5 列宁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39-43
  • 5.1 如何认识和发挥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39-40
  • 5.2 工业化进程中应该怎样对待科学技术40-41
  • 5.3 如何对待科学技术专家41-43
  • 6 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43-44
  • 6.1 结论43
  • 6.2 进一步的研究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行彦;郑显芝;叶龙娜;;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系统性及其现代价值[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洪啸涛;;论西方技术哲学及其主要流派[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3 李刚;技术哲学的兴起及研究课题[J];党校科研信息;1990年10期

4 ;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和西方“技术哲学”的区别[J];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08期

5 柯礼文;技术哲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6 宋文新;;深入挖掘马克思技术哲学的思想资源——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J];长白学刊;2005年06期

7 盛国荣;;关于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J];理论探讨;2007年01期

8 ;关于召开“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的通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3期

9 孙浔;;芬伯格技术哲学的四个向度[J];理论界;2008年05期

10 郭明哲;;恩斯特·卡普:技术哲学奠基者[J];理论界;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鹏颖;;社会技术哲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陈凡;;现象学技术哲学:从本体走向经验[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陈凡;;现象学技术哲学:从本体走向经验[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戚本芬;;技术的解释与估价[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5 陈凡;庞丹;王健;;实用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哲学——实用主义与技术哲学国际会议述评[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6 王前;;“道”“技”之间——中国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7 尤军丽;;制度之技术哲学探究[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8 陈凡;;解读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界面[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卫华;;杀人机器人的伦理问题及辩护[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10 夏保华;;重构技术哲学的“学科共识”——德克斯及其《发明哲学》[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君 茅炫;关于技术哲学的演进[N];光明日报;2004年

2 何自英;时代呼唤技术哲学的发展[N];科技日报;2000年

3 段伟文;中国文化脉络中的技术哲学之路[N];光明日报;2009年

4 赵晖;《社会技术哲学》:一部创新之作[N];光明日报;2005年

5 张成岗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时间是理解技术的重要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Peter Kroes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潘恩荣 译;技术哲学:从外在进路到内在进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颜伊 实习记者 孙文娟;从传统文化中探寻中国技术哲学之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何立松;也谈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N];学习时报;2005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计海庆;“所有的科学都是具体化于各种技术中的”[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吴晓江;当代中国哲学的新生长点[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玉东;苏俄STS研究的逻辑进路与学科进路探析[D];东北大学;2013年

2 顾世春;从海德格尔到鲍尔格曼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曹继东;现象学的技术哲学[D];东北大学;2005年

4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5 孙浔;走向技术民主和文化多元[D];复旦大学;2008年

6 卫才胜;技术的政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格伦技术哲学思想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李俊;中国技术哲学20年发展统计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3 钱钱;米切姆技术哲学思想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张峰;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未晓霞;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丁雪;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翠花;技术哲学:两大传统的对立与融合[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谢卓适;列宁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9 廖彦凯;米切姆技术哲学思想及其对技术创新的解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邵艳梅;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列宁技术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88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6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