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4-09 17:1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一生致力于人的研究,其人本思想贯穿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之中,主要内容包括:人的本质、人的地位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群众史观是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不断创新,以人的根本利益为重是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终极目标的完善。作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坚持的理论依据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也是奠定在马克思人本思想基础之上的。因此,研究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主体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绪论。概述“马克思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对于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章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形成过程。本章在对“人本”、“人本思想”及“马克思人本思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阐明马克思人本思想是对康德人本思想的借鉴、对黑格尔人本思想的扬弃和对费尔巴哈人本思想的批判;并系统梳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萌芽、确立和完善发展的过程。第三章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从人的本质理论、人的主体地位理论、人的发展理论三个部分系统阐述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核心内容。第四章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这一章主要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以人为本”、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至上相结合,阐述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 人本思想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D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9-11
  • 1.1.1 问题的提出9-10
  • 1.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3-15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第2章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形成过程15-27
  • 2.1 相关概念界定15-19
  • 2.1.1 人本15-16
  • 2.1.2 人本思想16-17
  • 2.1.3 马克思人本思想17-19
  • 2.2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直接理论渊源19-23
  • 2.2.1 对康德人本思想的借鉴19-20
  • 2.2.2 对黑格尔人本思想的扬弃20-21
  • 2.2.3 对费尔巴哈人本思想的批判21-23
  • 2.3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形成过程23-27
  • 2.3.1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萌芽23-24
  • 2.3.2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确立24-25
  • 2.3.3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完善与发展25-27
  • 第3章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27-39
  • 3.1 人的本质理论27-32
  • 3.1.1 人的本质的内涵27-29
  • 3.1.2 人的本质的出发点29-30
  • 3.1.3 人的本质的确证30-31
  • 3.1.4 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31-32
  • 3.2 人的主体地位理论32-35
  • 3.2.1 人的意识及其能动性32-33
  • 3.2.2 “人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33-34
  • 3.2.3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行动的规律”34-35
  • 3.3 人的发展理论35-39
  • 3.3.1 人的劳动能力发展35-36
  • 3.3.2 人的社会关系发展36-38
  • 3.3.3 人的自由个性发展38-39
  • 第4章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39-50
  • 4.1 马克思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根基39-42
  • 4.1.1 肯定人民群众主体地位39-40
  • 4.1.2 坚持人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40-41
  • 4.1.3 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1-42
  • 4.2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人民立场”的理论基础42-46
  • 4.2.1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公仆观42-44
  • 4.2.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44-45
  • 4.2.3 人民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历史观45-46
  • 4.3 马克思人本思想是“人民利益至上”的理论诉求和现实落脚点46-50
  • 4.3.1 坚持人民利益至高无上46-47
  • 4.3.2 保障人民各项民主权利47-48
  • 4.3.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8-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谟鸿;国民素质与社会发展关系初探[J];攀登;2002年04期

2 邬明辉;高校辅导员的人格修养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白春雨;人的信息本质[J];前沿;2002年05期

4 马武,王晓莉;马克思人学思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2年12期

5 张乃芳;张冬生;;交汇与分歧:鲍德里亚消费理论与马克思生产理论的比较[J];前沿;2009年06期

6 艾红梅;王平;;略论科学发展观体系中的激励思想[J];前沿;2011年15期

7 李杰;;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阐释[J];前沿;2012年01期

8 宋燕;;翻译的主体与主体间性[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裴笑冰;制度层面人学研究初探[J];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0 王莉;;浅议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认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5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0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