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晚年马克思”
发布时间:2021-01-10 04:58
晚年马克思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长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晚年马克思的思想研究是不够全面和深入的,在这个领域中,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和空白。本文试图运用逻辑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写作方法,追寻晚年马克思的理论轨迹,侧重于晚年马克思对古代社会、文明社会和俄国“跨越”发展问题的研究之上,以期对晚年马克思的隐性文本思想进行全面梳理,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正本清源。本文的主线在于:晚年马克思的两大隐性笔记研究,是在为他的《资本论》续篇准备材料,其晚年思想是与其一生的思想一脉相承的。笔记在对古代社会、文明社会以及俄国和东方社会的研究中,考察和研究了大量关于土地所有制、雇佣制度、国家、国际贸易以及世界市场的资料。这些既是对他本人早年唯物史观的验证,又极大地丰富了唯物史观思想。在本文的导言部分中,以“晚年马克思”之“被发现”为起始,简要回顾了学术界对“晚年马克思”的“发现”过程,梳理了西方、前苏联和国内学术界关于“晚年马克思”思想的研究综述。正文第一部分中,首先沿着晚年马克思的理论轨迹,对晚年马克思两大隐形文本——“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和“俄国和东方社会道路笔记”的内在结构和关联进行了总体的概...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晚年马克思”之“被发现”
二、“晚年马克思”之研究综述
(一) 西方对于“晚年马克思”思想研究的主要观点
(二) 前苏联对于“晚年马克思”思想研究的特点
(三) 国内对于“晚年马克思”思想研究的主要观点
第一章 “晚年马克思”之理论轨迹
一、晚年隐性文本之总体概况
(一) 晚年隐性文本之内在结构
(二) 晚年隐性文本之内在关联
二、晚年隐性文本之理论凸显
(一) 晚年隐性文本与《资本论》
(二) 晚年隐性文本与唯物史观
(三) 晚年隐性文本与史学实证方法论
第二章 晚年马克思古代社会研究——兼论恩格斯的史前社会理论
一、关于“执行遗言”
二、关于史前社会分期方法论
三、关于两种生产理论
四、关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
五、关于东方社会与史前社会比较
第三章 晚年马克思文明社会研究
一、国家演进历史研究
(一) 奴隶社会形态研究
(二) 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二、资本原始积累再研究
(一) 资本原始积累再研究之原因
(二) 资本原始积累再研究之特点
(三) 资本原始积累再研究之意义
三、前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研究
(一) 时间维度视野中的《历史学笔记》
(二) 空间维度视野中的《历史学笔记》
第四章 晚年马克思“跨越”思想研究
一、“跨越”思想之缘起考察
(一) “跨越”思想之背景分析
(二) “跨越”思想之动因分析
二、“跨越”思想之构建探源
(一) 构建“跨越”思想之原则
(二) 构建“跨越”思想之内涵
(三) 构建“跨越”思想之实质
三、“跨越”思想之潜在解读
(一) 潜在世界历史之视野
(二) 潜在唯物史观之完善
(三) 潜在东方社会理论之开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本论》续篇的准备材料群——马克思晚年笔记与《资本论》的关系[J]. 王晓红. 哲学动态. 2008(11)
[2]资本全球化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J]. 吕世荣,周宏.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05)
[3]晚年马克思的理论指向及其贡献[J]. 叶志坚.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6(01)
[4]马克思晚年探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潘叔明. 东南学术. 2004(S1)
[5]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20年研究述评[J]. 孙来斌.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02)
[6]“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为马克思晚年笔记正名[J]. 王东,刘军. 哲学研究. 2004(02)
[7]“热潮”以后的“冷思考”——澄清对马克思晚年“跨越”思想的误解[J]. 赵家祥. 河北学刊. 2003(04)
[8]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经济全球化[J]. 吕世荣. 哲学研究. 2002(10)
[9]马克思晚年设想与社会主义事业[J]. 孙宝林,吕瑛.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10]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从马克思的晚年设想到邓小平的理论突破[J]. 樊文娥. 苏州大学学报. 2001(03)
本文编号:2968107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晚年马克思”之“被发现”
二、“晚年马克思”之研究综述
(一) 西方对于“晚年马克思”思想研究的主要观点
(二) 前苏联对于“晚年马克思”思想研究的特点
(三) 国内对于“晚年马克思”思想研究的主要观点
第一章 “晚年马克思”之理论轨迹
一、晚年隐性文本之总体概况
(一) 晚年隐性文本之内在结构
(二) 晚年隐性文本之内在关联
二、晚年隐性文本之理论凸显
(一) 晚年隐性文本与《资本论》
(二) 晚年隐性文本与唯物史观
(三) 晚年隐性文本与史学实证方法论
第二章 晚年马克思古代社会研究——兼论恩格斯的史前社会理论
一、关于“执行遗言”
二、关于史前社会分期方法论
三、关于两种生产理论
四、关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
五、关于东方社会与史前社会比较
第三章 晚年马克思文明社会研究
一、国家演进历史研究
(一) 奴隶社会形态研究
(二) 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二、资本原始积累再研究
(一) 资本原始积累再研究之原因
(二) 资本原始积累再研究之特点
(三) 资本原始积累再研究之意义
三、前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研究
(一) 时间维度视野中的《历史学笔记》
(二) 空间维度视野中的《历史学笔记》
第四章 晚年马克思“跨越”思想研究
一、“跨越”思想之缘起考察
(一) “跨越”思想之背景分析
(二) “跨越”思想之动因分析
二、“跨越”思想之构建探源
(一) 构建“跨越”思想之原则
(二) 构建“跨越”思想之内涵
(三) 构建“跨越”思想之实质
三、“跨越”思想之潜在解读
(一) 潜在世界历史之视野
(二) 潜在唯物史观之完善
(三) 潜在东方社会理论之开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本论》续篇的准备材料群——马克思晚年笔记与《资本论》的关系[J]. 王晓红. 哲学动态. 2008(11)
[2]资本全球化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J]. 吕世荣,周宏.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05)
[3]晚年马克思的理论指向及其贡献[J]. 叶志坚.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6(01)
[4]马克思晚年探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潘叔明. 东南学术. 2004(S1)
[5]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20年研究述评[J]. 孙来斌.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02)
[6]“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为马克思晚年笔记正名[J]. 王东,刘军. 哲学研究. 2004(02)
[7]“热潮”以后的“冷思考”——澄清对马克思晚年“跨越”思想的误解[J]. 赵家祥. 河北学刊. 2003(04)
[8]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经济全球化[J]. 吕世荣. 哲学研究. 2002(10)
[9]马克思晚年设想与社会主义事业[J]. 孙宝林,吕瑛.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10]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从马克思的晚年设想到邓小平的理论突破[J]. 樊文娥. 苏州大学学报. 2001(03)
本文编号:2968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96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