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现代阐释及其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2 11:24
  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而宝贵的人道主义思想。但通过研究综述,我们发现,以往理论界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研究时,多倾向于定性研究,缺乏价值判断。在解读马克思文本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时,除缺乏价值判断外,还缺乏系统性研究。此外,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人生实践研究不够,从而影响了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正确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现代阐释时,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一、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了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全面、客观的解读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二、结合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人生实践认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这也是目前理论界研究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一个取向。三、从马克思研究视域转变的原因及其引起的话语的转变解读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这是本文的一个大胆创新。四、系统解读马克思的著作和通信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力求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在这些大胆尝试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发现,马克思在青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已经超越了传统人道主义抽象的一面,而在成熟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仍然保留着对传统人道...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的历史综述">    <一> 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的历史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成果综述">    <二> 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成果综述
        (一)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的成果
        (二)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的成果
人道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和一般含义">    <三> 人道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和一般含义
        (一) 人道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 人道主义思想的一般含义
            1、国外学者对人道主义含义的解释
            2、国内学者对人道主义含义的解释
            3、人道主义的一般含义
二、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现代阐释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路">    <一>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路
        (一)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相结合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分析方法
            4、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二)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理路
            1、一条主线:马克思著作、通信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两个基点:马克思人道主义人生实践历程和研究视域的转变
            3、三个原则:轻定性重价值判断;重整体轻分期;重主流兼顾细节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人生实践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二>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人生实践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一) 马克思中学时代的人生实践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二) 马克思大学时代的人生实践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三)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的人生实践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四) 马克思在巴黎时期的人生实践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五) 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时期的人生实践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六) 马克思在英国的人生实践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七) 马克思晚年的人生实践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马克思研究视域的转变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三> 马克思研究视域的转变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一) 马克思对法律的研究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二) 马克思对哲学的研究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三)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其人道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要著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四> 马克思主要著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马克思著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人生历程中的一部发动机
            2、《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与伊壁鸠鲁一同分享快乐、正义,然而马克思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3、《爱之书》:对口惠哲学(黑格尔、康德、费希特)的鄙夷,对自由的渴望
            4、《路德是施特劳斯和费尔巴哈的仲裁人》:在“火流”中寻求真理和自由
            5、《莱茵报》时期的三次论战与三篇政论文:在政治斗争的实践中诉求自由、民主,关注民生
            6、《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面对空谈自由、爱国的软弱无力,决心革命
导言》对弱势群体的进一步关注: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解放">            7、《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弱势群体的进一步关注: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解放
            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与人道主义
        (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后马克思著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主体的能动性的进一步确认,与此同时“人道主义”也开始被边缘化
            2、《德意志意识形态》:阶级斗争与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真的就放弃了人道主义吗
            3、《哲学的贫困》:对“博爱”人道主义学派的批判
            4、《共产党宣言》: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消灭三大差别,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5、《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6、《人类学笔记》、《资本论》:对受压迫者的人文关怀
三、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的意义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二>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二)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对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与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三>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与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一) 人文关怀的内涵
        (二) 中国弱势群体分析
        (三)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与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注释
参考文献及资料: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王玮.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3(06)
[2]弱势群体的心理缺失及其关怀[J]. 李学红,郝华.  甘肃理论学刊. 2003(03)
[3]1978—1984年中国社会人道主义思潮起源初探[J]. 刁世存.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
[4]中国马克思主义视域内人道主义的跃迁[J]. 裴德海.  江淮论坛. 2003(03)
[5]我们的马克思哲学观——实践人道主义论纲[J]. 丛大川,朱成全,张士才.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01)
[6]人道主义的现代阐释[J]. 罗文东.  北方论丛. 2002(06)
[7]人道主义的超越: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J]. 周峰.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2(03)
[8]回到马克思:论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存在论境域[J]. 程遂行.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8)
[9]当前亟需继续深入研究的十大理论问题[J]. 何秉孟.  学术界. 2001(01)
[10]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关怀[J]. 贾高建.  理论前沿. 2000(04)



本文编号:3030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30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2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