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忧患意识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1-02-22 06:59
  本文从分析儒家忧患意识入手,得出了儒家忧患意识是一种忧国忧民、自强不息的意识,是一种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民众幸福而奋斗的意识,在中国历史上,这种意识曾表现出积极的作用,在今天,这种意识仍然具有进步教育意义。 党的思想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做好党的思想建设,必须调动一切有用资源。传统文化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资源,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现实的政治服务,是我们党的传统。因此,在党的思想建设中,注意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忧患意识是宝贵的文化思想财富,吸收其财富,能推动我们党的思想建设。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儒家忧患意识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价值。一是儒家忧患意识在党的思想建设史上的价值表现,论述了在我党思想建设史上,历代党领导人吸收了儒家忧患意识的精华,提高了他们的思想境界,推动了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儒家忧患意识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理论价值,论述了在党的思想建设中,儒家忧患意识能促进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儒家忧患意识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论述了在当前党的思想建设中,儒家忧患意识能促进广大党员学习和... 

【文章来源】:河海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儒家忧患意识概述
    (一) 儒家忧患意识的产生
        1. 社会现实的反映
        2. 儒家主体使命的要求
    (二) 儒家忧患意识的内涵
        1. 忧“道”
        2. 忧“民”
        3. 忧“国”
    (三) 儒家忧患意识的价值
        1. 催生了中国史上的人文精神
        2. 激发了人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二、儒家忧患意识在党的思想建设史上的价值表现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革命领袖对儒家忧患意识的继承
        2. 革命领袖忧患意识的作用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 毛泽东对儒家忧患意识的借鉴
        2. 毛泽东忧患意识的作用
    (三)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
        1. 邓小平和江泽民对儒家忧患意识的吸收
        2. 邓小平和江泽民忧患意识的作用
三、儒家忧患意识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理论价值
    (一) 从儒家忧“道”看党的理想信念教育
        1. 儒家忧“道”的价值分析
        2. 忧“道”在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价值
    (二) 从儒家忧“民”看党的为人民服务教育
        1. 儒家忧“民”的价值分析
        2. 忧“民”在党的为人民服务教育中的价值
    (三) 从儒家忧“国”看党的爱国主义教育
        1. 儒家忧“国”的价值分析
        2. 忧“国”在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
四、儒家忧患意识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一) 儒家忧“道”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1.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 儒家忧“民”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1. 增强为人民服务意识
        2.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三) 儒家忧“国”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1. 坚定爱国主义信念
        2. 弘扬民族优秀思想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思想路线新的时代内涵[J]. 刘川生.  高校理论战线. 2006(06)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J]. 秋石.  求是. 2006(11)
[3]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拉大原因的深层分析——兼评“市场根源论”[J]. 韩云昊,张卫东.  经济论坛. 2006(08)
[4]我国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探析[J]. 郭文亮,张居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02)
[5]毛泽东民本思想的重大贡献[J]. 荣开明.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3)
[6]论李大钊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态度[J]. 赵国锋.  江西社会科学. 2005(07)
[7]忧患意识与毛泽东的政治行为[J]. 何玮.  宁夏党校学报. 2004(06)
[8]江泽民同志忧患意识的特点及其作用[J]. 邵广侠.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4(05)
[9]忧患意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J]. 李英田.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4(08)
[10]论新世纪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的新挑战[J]. 吴家庆.  怀化学院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045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45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2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