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下中国女性青年就业歧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18:1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下中国女性青年就业歧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就业歧视并不罕见,女性青年就业歧视就是一种常见现象。女性青年就业歧视是指个体、社会针对16-34岁这个女性特定社会群体在就业过程中的偏见态度和歧视行为。 女性青年在恋爱、婚姻、家庭、社会中,往往成为错综复杂社会关系的主轴。女性青年的就业,不仅关乎其自身的生存、发展状况,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研究女性青年就业歧视,探究其歧视的社会背景和歧视原因,寻找消除歧视的现实路径,对促进女性青年自身健康成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中国梦具有积极意义。 妇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核心内容,其主要观点有:一是认为妇女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创造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方面有着伟大的作用,而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去正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二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是使妇女受压迫的根本性原因;三是认为妇女要达到解放的根本目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1]自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入中国后,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与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日益丰富和完善,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显现的女性青年就业歧视问题,,是用人单位基于特定的原因而人为造成的,具有主观故意,且具有普遍性。就业歧视有违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平等就业主张,严重侵害了女性青年就业的平等权利,女性青年就业歧视已经或正在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造成当前中国女性青年就业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因素;二是文化传媒因素;三是经济发展因素;四是法规制度因素;五是女性青年自身因素。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关于平等就业的主张是消除女性青年就业歧视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通过积极营造平等就业环境、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经济发展方式、依法保护平等就业、全面提升女性青年自身素质是消除女性青年就业歧视的现实路径。 尽管消除女性青年就业歧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有目标、有信心,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下,经过全社会广大爱好和谐公民的共同努力,认真践行男女平等国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包括女性青年在内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一定能够在中国得到彻底根除。性别平等的旗帜一定会在共和国的上空高高飘扬!
【关键词】:女性青年 就业歧视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D669.6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平等就业与女性青年就业歧视11-13
- 1.1.1 平等就业的内涵11-12
- 1.1.2 女性青年就业歧视12-13
- 1.2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13-15
- 1.2.1 选题目的13-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国内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15-21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5-19
- 1.3.2 研究思路19-20
- 1.3.3 研究方法20
- 1.3.4 创新与不足20-21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内容述要21-33
- 2.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21-25
- 2.1.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形成的时代背景21-23
- 2.1.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内容23-25
- 2.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25-33
- 2.2.1 毛泽东是中国妇女解放理论的奠基人25-27
-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建构27-33
- 第三章 女性青年就业歧视是女性青年自身解放的重要障碍33-65
- 3.1 女性青年充分平等就业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基本条件33-41
- 3.1.1 女性青年平等就业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应有之义33-37
- 3.1.2 女性青年就业歧视的危害37-41
- 3.2 中国女性青年就业歧视现状41-53
- 3.2.1 性别歧视是女性青年就业面临的普遍问题41-49
- 3.2.2 不同群体女性青年在就业中遭遇到的歧视各不相同49-53
- 3.3 中国女性青年就业歧视的基本成因53-65
- 3.3.1 思想观念因素53-56
- 3.3.2 文化传媒因素56-58
- 3.3.3 经济发展因素58-60
- 3.3.4 体制法规因素60-62
- 3.3.5 女性青年自身因素62-65
- 第四章 消除中国女性青年就业歧视的现实路径65-81
- 4.1 积极营造平等就业环境65-67
- 4.1.1 转变择业观念,构建就业信息平台65-66
- 4.1.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66-67
- 4.1.3 支持女性青年创业67
- 4.2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67-70
- 4.2.1 消除女性青年就业歧视应该作为新时期妇女解放的重要任务67-68
- 4.2.2 反就业性别歧视必须成为包括女性青年在内的全社会妇女的共识68-69
- 4.2.3 主导媒体应率先垂范,妇女媒体应发挥号角作用69
- 4.2.4 加强对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监督69-70
- 4.3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经济发展方式70-72
- 4.3.1 促进技术进步创新70-71
- 4.3.2 大力发展新型经济71
- 4.3.3 努力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71-72
- 4.4 依法保护平等就业72-74
- 4.4.1 加大现有法规执法力度72-73
- 4.4.2 加快反就业歧视立法73-74
- 4.5 全面提升女性青年自身素质74-81
- 4.5.1 社会应关注女性青年的健康成长74-77
- 4.5.2 女性青年应自觉加强自身素质提升77-81
- 结语81-83
- 参考文献83-85
- 致谢85-8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文;王国霞;赵莹;;国外社会性别发展研究进展及对我国性别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舆论上的讲话摘要[J];党建;1994年02期
3 黄菡;试析大众传播中性别歧视的成因[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2期
4 吕频;;主导报纸如何呈现两性[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S1期
5 史秋衡;文静;;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基于学情调查的自我评价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6 唐士奇;张立保;;200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9期
7 安贞元;;我国城乡差距扩大问题的政治考量[J];求索;2010年07期
8 王霞;;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特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界;新时期中国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下中国女性青年就业歧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