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之谜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

发布时间:2021-03-13 04:21
  主体性问题是本世纪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十多年来国内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看待和评价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性问题。总体上讲,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对于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在研究和讨论中,也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倾向和偏差。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特别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一些人片面夸大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性,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指责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唯物论和机械决定论,提出要用形形色色的现代西方哲学“修改”或“补充”马克思主义。另一些人则过分夸大“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否认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并把这说成是马克思的思想。这两种倾向在国内学术界也有反映。有的同志把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似乎它可以脱离客观实际和客观条件无限制地发挥,乃至可以创造、消灭或改变社会规律,甚至有的人还提出了“主体性实践哲学”,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吃饭哲学”、“机械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预成论”。同时,也有些同志对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重视...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历史发展之谜的哲学解答
    一、历史必然性与人的主体性问题:历史发展的斯芬克斯之谜
    二、马克思以前哲学家们对历史发展之谜的不同解答
        1.古代:对超自然必然性的崇拜与主体性思想的萌芽
        2.文艺复兴至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人的历史主体性的高扬与机械决定论思想的泛起
        3.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统一历史必然性与人的主体性的初步尝试及其唯心性质
    三、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之谜的科学解答及其受到的误解和歪曲
    四、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及其失误
第一章 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一、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他们的社会意识
    二、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过程
        1.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过程
        2.整个社会形态的发展也是一种自然史过程
        3.人的本性和能动性并没有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
    三、历史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性
        1.历史进程是受其内在规律支配的
        2.社会规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3.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不容否定
第二章 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性
    一、生产与人的历史主体性
        1.为什么要研究人在生产中的主体性
        2.“劳动是活的造形的火”
        3.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
        4.产品“是劳动的对象化”
    二、交往与人的历史主体性
        1.交往是历史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2.人既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又是自己社会关系的生产者
        3:交互主体性
    三、文化与人的历史主体性
        1.文化活动的主体性
        2.文化产品的主体性特征
    四、历史发展与人的历史主体性
        1.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
        2.主体性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影响
    五、社会规律与人的历史主体性
        1.社会规律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人们社会行动的客观规律
        2.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并没有否定人的历史主体性
第三章 历史必然性与人的主体性的内在统一及其实践基础
    一、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
        1.“剧作者”与“剧中人”的双重规定
        2.人与环境的相互创造
        3.制约与超越的内在一致
    二、历史必然性与人的主体性的内在统一
        1.历史必然性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的历史主体性的肯定
        2.人的历史主体性的形成和发挥要以历史必然性为基础和前提
        3.历史必然性的形成和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性的发挥
    三、“变革的实践”:历史必然性与人的主体性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1.历史必然性与人的主体性统一的基础只能是实践
        2.实践何以能成为历史必然性与人的主体性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3.物质生产实践在解答历史发展之谜中的决定性意义
结束语 历史发展之谜科学解答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历史发展之谜的科学解答为我们探讨社会发展问题指明了方向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历史发展之谜的科学解答为我们研究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二、实践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同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
        2.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要充分发挥人的历史主体性,又要注意中国国情,量力而行
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79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79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