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4 06:3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社会转型,体制创新,西方自由主义的和平演变等因素,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因素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并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已成为时代课题。本文以意识形态的涵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理论基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从西方自由主义在理论上的和平演变,市场经济的转型,消费主义的兴起,大众文化的传播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的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括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发挥我国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等基本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实现社会的整合,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1.1.1 选题意义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和创新之处
1.2.1 研究方法
1.2.2 基本框架
1.2.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重要性
2.1 意识形态的内涵
2.1.1 意识形态的定义
2.1.2 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2.1.3 主导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
2.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探析
2.2.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溯源
2.2.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立场
2.3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重要性
2.3.1 历史意义
2.3.2 现实意义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的挑战
3.1 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3.1.1 西方自由主义理论
3.1.2 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3.2.2 市场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带来的影响
3.3 消费主义的兴起
3.3.1 消费主义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3.2 消费主义危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
3.4 大众文化
3.4.1 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发展
3.4.2 大众文化对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应对措施
4.1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社会控制
4.1.1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
4.1.2 注重社会控制
4.2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
4.2.1 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4.2.2 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
4.3 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发挥我国媒体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4.3.1 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
4.3.2 我国的各种媒体要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4.4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4.4.1 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4.2 发挥主流文化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袁其波.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10)
[2]马克思主义与欧洲文化[J]. 道格拉斯·凯尔纳,亚历山大·柯里尼克斯,凯文·安德森,孙乐强,林密,唐瑭.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3]消费主义传播及其政治影响[J]. 杨涵舒.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7(02)
[4]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J]. 张澍军. 思想理论教育. 2007(03)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转化研究[J]. 徐海波. 社会主义研究. 2007(01)
[6]加强文化思潮研究 增强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导力[J]. 李毅,李向阳.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07)
[7]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J]. 袁铎. 长白学刊. 2006(03)
[8]特瑞尔·卡弗教授访谈录[J]. 张亮. 江海学刊. 2006(01)
[9]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西方意识形态透视[J]. 王永贵.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09)
[10]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解读马克思——兼论孙伯鍨重建当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探索[J]. 侯惠勤.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本文编号:3081659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1.1.1 选题意义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和创新之处
1.2.1 研究方法
1.2.2 基本框架
1.2.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重要性
2.1 意识形态的内涵
2.1.1 意识形态的定义
2.1.2 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2.1.3 主导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
2.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探析
2.2.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溯源
2.2.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立场
2.3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重要性
2.3.1 历史意义
2.3.2 现实意义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的挑战
3.1 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3.1.1 西方自由主义理论
3.1.2 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3.2.2 市场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带来的影响
3.3 消费主义的兴起
3.3.1 消费主义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3.2 消费主义危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
3.4 大众文化
3.4.1 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发展
3.4.2 大众文化对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应对措施
4.1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社会控制
4.1.1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
4.1.2 注重社会控制
4.2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
4.2.1 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4.2.2 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
4.3 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发挥我国媒体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4.3.1 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
4.3.2 我国的各种媒体要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4.4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4.4.1 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4.2 发挥主流文化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袁其波.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10)
[2]马克思主义与欧洲文化[J]. 道格拉斯·凯尔纳,亚历山大·柯里尼克斯,凯文·安德森,孙乐强,林密,唐瑭.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3]消费主义传播及其政治影响[J]. 杨涵舒.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7(02)
[4]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J]. 张澍军. 思想理论教育. 2007(03)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转化研究[J]. 徐海波. 社会主义研究. 2007(01)
[6]加强文化思潮研究 增强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导力[J]. 李毅,李向阳.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07)
[7]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J]. 袁铎. 长白学刊. 2006(03)
[8]特瑞尔·卡弗教授访谈录[J]. 张亮. 江海学刊. 2006(01)
[9]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西方意识形态透视[J]. 王永贵.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09)
[10]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解读马克思——兼论孙伯鍨重建当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探索[J]. 侯惠勤.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本文编号:3081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8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