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1-04-17 15:59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加强对其系统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当前,在我国各项治理措施不断深入和完善的今天,中国必须结合本国实际,以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为理论基石,借鉴其观点、方法和实际经验,从而探索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之路。本文在研读马克思关于社会治理的经典著作基础之上,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等方法,从选题背景、演进历程、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当代启示五个方面对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以实现从整体上对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把握。绪论部分,首先是从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着手展开的,而后对其难区别的核心概念作了详细阐述,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作了系统总结。第二部分,阐述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形成于无产阶级建立新社会的客观需要,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英法启蒙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影响,其社会治理思想有形成、确立、成熟和深化四个阶段。第三部分,这一部分重点是对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马克思讲的社会治理...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基本概念辨析
1.3.1 社会管理
1.3.2 社会治理
1.3.3 国家治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2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2.1.1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社会治理思想
2.1.2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社会治理思想
2.1.3 英法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治理思想
2.1.4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家的社会治理思想
2.2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2.1 资本主义社会治理弊病的日益暴露
2.2.2 无产阶级建立新社会的客观需要
2.3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
2.3.1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形成(1835-1843)
2.3.2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确立(1844-1848)
2.3.3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成熟(1849-1866)
2.3.4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深化(1867-1883)
3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社会治理主体
3.1.1 国家治理职能
3.1.2 市民社会治理职能
3.1.3 人民治理职能
3.2 社会治理客体
3.2.1 社会教育和公共教育的提供
3.2.2 自由劳动和充分就业的满足
3.2.3 社会保险和公共基金的保障
3.3 社会治理目标
3.3.1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3.3.2 实现社会的自我治理
3.3.3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3.4 社会治理原则
3.4.1 人民主权原则
3.4.2 社会公仆原则
3.4.3 廉价政府原则
3.4.4 议政合一原则
3.5 社会治理方式
3.5.1 加强人民监督
3.5.2 提供公共服务
3.5.3 推进民主协商
3.5.4 加大依法治理
4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4.1 实践性
4.1.1 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
4.1.2 对资产阶级国家社会治理的全面批判
4.1.3 对无产阶级国家社会治理的系统阐述
4.2 人本性
4.2.1 维护人民的利益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
4.2.2 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要是社会治理的重点
4.2.3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治理的目标
4.3 科学性
4.3.1 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石具有科学性
4.3.2 社会治理的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
4.3.3 社会治理的治理方式具有科学性
5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5.1 坚定治理目标,重塑治理理念
5.1.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5.1.2 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着力点的治理理念
5.1.3 坚持以公共服务为本位的治理理念
5.1.4 坚持以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为核心的治理理念
5.2 提升治理主体,完善治理体系
5.2.1 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5.2.2 强化政府的主导治理作用
5.2.3 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治理作用
5.2.4 发动人民群众的微观治理作用
5.3 优化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
5.3.1 加强社会治理中党的廉政建设
5.3.2 以科技为支撑构筑协商参与平台
5.3.3 以法治为保障创新治理模式
5.3.4 建立健全配套的民生保障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曹胜亮,胡江华. 江西社会科学. 2019(06)
[2]走好马克思主义引领下的社会治理之路[J]. 朱玉伟. 人民论坛. 2018(24)
[3]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与中国治理现代化创新路径初探[J]. 雷琼. 经济研究导刊. 2018(20)
[4]“大数据”嵌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J]. 孙涛. 求索. 2018(03)
[5]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治理价值取向的引领[J]. 罗志刚.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8(02)
[6]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J]. 江必新.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7]马克思社会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J]. 李世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8]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J]. 马德坤.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7(03)
[9]创新社会治理的系统思维[J]. 樊瑛,狄增如. 系统科学学报. 2017(01)
[10]浅谈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特征[J]. 张媛,东秀萍. 才智. 2016(36)
博士论文
[1]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D]. 戚嵩.华中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 沈雪杰.中共中央党校 2019
[2]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研究[D]. 张清政.中共中央党校 2018
[3]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李志成.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017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研究[D]. 王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7
[5]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刘桐.渤海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43733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基本概念辨析
1.3.1 社会管理
1.3.2 社会治理
1.3.3 国家治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2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2.1.1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社会治理思想
2.1.2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社会治理思想
2.1.3 英法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治理思想
2.1.4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家的社会治理思想
2.2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2.1 资本主义社会治理弊病的日益暴露
2.2.2 无产阶级建立新社会的客观需要
2.3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
2.3.1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形成(1835-1843)
2.3.2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确立(1844-1848)
2.3.3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成熟(1849-1866)
2.3.4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深化(1867-1883)
3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社会治理主体
3.1.1 国家治理职能
3.1.2 市民社会治理职能
3.1.3 人民治理职能
3.2 社会治理客体
3.2.1 社会教育和公共教育的提供
3.2.2 自由劳动和充分就业的满足
3.2.3 社会保险和公共基金的保障
3.3 社会治理目标
3.3.1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3.3.2 实现社会的自我治理
3.3.3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3.4 社会治理原则
3.4.1 人民主权原则
3.4.2 社会公仆原则
3.4.3 廉价政府原则
3.4.4 议政合一原则
3.5 社会治理方式
3.5.1 加强人民监督
3.5.2 提供公共服务
3.5.3 推进民主协商
3.5.4 加大依法治理
4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4.1 实践性
4.1.1 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
4.1.2 对资产阶级国家社会治理的全面批判
4.1.3 对无产阶级国家社会治理的系统阐述
4.2 人本性
4.2.1 维护人民的利益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
4.2.2 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要是社会治理的重点
4.2.3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治理的目标
4.3 科学性
4.3.1 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石具有科学性
4.3.2 社会治理的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
4.3.3 社会治理的治理方式具有科学性
5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5.1 坚定治理目标,重塑治理理念
5.1.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5.1.2 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着力点的治理理念
5.1.3 坚持以公共服务为本位的治理理念
5.1.4 坚持以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为核心的治理理念
5.2 提升治理主体,完善治理体系
5.2.1 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5.2.2 强化政府的主导治理作用
5.2.3 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治理作用
5.2.4 发动人民群众的微观治理作用
5.3 优化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
5.3.1 加强社会治理中党的廉政建设
5.3.2 以科技为支撑构筑协商参与平台
5.3.3 以法治为保障创新治理模式
5.3.4 建立健全配套的民生保障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曹胜亮,胡江华. 江西社会科学. 2019(06)
[2]走好马克思主义引领下的社会治理之路[J]. 朱玉伟. 人民论坛. 2018(24)
[3]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与中国治理现代化创新路径初探[J]. 雷琼. 经济研究导刊. 2018(20)
[4]“大数据”嵌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J]. 孙涛. 求索. 2018(03)
[5]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治理价值取向的引领[J]. 罗志刚.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8(02)
[6]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J]. 江必新.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7]马克思社会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J]. 李世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8]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J]. 马德坤.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7(03)
[9]创新社会治理的系统思维[J]. 樊瑛,狄增如. 系统科学学报. 2017(01)
[10]浅谈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特征[J]. 张媛,东秀萍. 才智. 2016(36)
博士论文
[1]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D]. 戚嵩.华中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 沈雪杰.中共中央党校 2019
[2]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研究[D]. 张清政.中共中央党校 2018
[3]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李志成.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017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研究[D]. 王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7
[5]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刘桐.渤海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43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4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