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好生活观

发布时间:2021-06-08 03:0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具有丰富生活哲学意蕴的著作中,马克思对人类美好生活进行了初步探索与构建。马克思从当时的经济事实出发,构建了包括"以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和解,精神生活多样化且不断被满足"条件在内的美好生活的理想图景,揭示了美好生活的现实制约因素即资本统治下"劳动幸福"的丧失、异化劳动所导致的社会关系对抗、私有财产制约下人的片面发展,指明了美好生活的实现途径即摆脱资本束缚、扬弃异化劳动、建立真正的共同体。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 美好生活的理想图景
    1. 以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
    2.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和解
    3. 精神生活多样化且不断被满足
二、 美好生活的现实制约
    1. 资本统治下“劳动幸福”的丧失
    2. 异化劳动所导致的社会关系对抗
    3. 私有财产制约下人的片面发展
三、 美好生活的实现途径
    1. 摆脱资本逻辑的束缚
    2. 扬弃异化劳动
    3. 建立真正的共同体
四、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动幸福:一个批判性的哲学审视[J]. 毛勒堂,韩涛.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6)
[2]马克思生产逻辑的五重维度及其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意义[J]. 张宇.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03)



本文编号:3217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17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0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