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历史观的双重维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3 03:04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是“真正的实证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的客观维度和主观维度的观点和看法,构成唯物史观的双重维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以客观规律性为核心的历史的客观维度和以主观能动性为核心的历史的主观维度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辩证统一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样具有唯物史观的双重维度和辩证性质,并从很多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毛泽东历史观概述是毛泽东历史观的双重维度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有基本概念的界定、发展历程、价值旨归、重要地位以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国化这五大基本问题。历史、历史观及唯物史观是毛泽东历史观研究的最基本的概念范畴;毛泽东历史观经历了一个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发展历程;毛泽东历史观的价值旨归是人的自由与解放;毛泽东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国化的典范,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的一些合理元素;毛泽东历史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指导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关于历史的客观维度和主观维度的观点和看法,构成毛泽东历史观的双重维度。毛泽东认为,历史发展...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毛泽东历史观概述
2.1 历史、历史观及唯物史观
2.2 毛泽东历史观的发展历程
2.3 毛泽东历史观的价值旨归
2.4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国化
2.5 毛泽东历史观的重要地位
第3章 毛泽东论历史的客观维度
3.1 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
3.1.1 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
3.1.2 历史发展的自然条件
3.2 历史发展的客观动力
3.2.1 历史发展的动力体系
3.2.2 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3.3 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3.3.1 历史过程的进步性质
3.3.2 历史过程的阶段划分
第4章 毛泽东论历史的主观维度
4.1 人是历史的主体
4.1.1 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体
4.1.2 杰出个人的重要作用
4.2 历史目的的设定
4.2.1 历史的合目的性
4.2.2 主体能动性与历史目的
4.3 历史道路的选择
4.3.1 历史道路的统一性
4.3.2 选择的可能性空间
第5章 毛泽东论历史双重维度的辩证关系
5.1 主观能动性中的客观限制
5.2 客观规律性中的自由空间
5.3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的基础命题和原则立场[J]. 成林.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5)
[2]论毛泽东的历史观[J]. 雷树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3]论毛泽东哲学的双重维度[J]. 王文兵. 湖南社会科学. 2015(05)
[4]毛泽东历史观的核心思想与现实启示[J]. 李敬煊,邹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5]论毛泽东的历史观[J]. 李景源,赵凤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6]毛泽东诗词中历史观的基本特征[J]. 张瑞云,赵安民. 社科纵横. 2014(05)
[7]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历史观述论[J]. 王治涛. 中州学刊. 2013(11)
[8]谈毛泽东诗词的现代性意蕴[J]. 卜凌云.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2(03)
[9]论历史的本质[J]. 邓晓芒. 社会科学论坛. 2012(05)
[10]近二十年来毛泽东历史观研究综述[J]. 陈定坚. 党史文苑. 2011(12)
博士论文
[1]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哲学的继承与超越[D]. 胡斌.复旦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26858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毛泽东历史观概述
2.1 历史、历史观及唯物史观
2.2 毛泽东历史观的发展历程
2.3 毛泽东历史观的价值旨归
2.4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国化
2.5 毛泽东历史观的重要地位
第3章 毛泽东论历史的客观维度
3.1 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
3.1.1 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
3.1.2 历史发展的自然条件
3.2 历史发展的客观动力
3.2.1 历史发展的动力体系
3.2.2 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3.3 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3.3.1 历史过程的进步性质
3.3.2 历史过程的阶段划分
第4章 毛泽东论历史的主观维度
4.1 人是历史的主体
4.1.1 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体
4.1.2 杰出个人的重要作用
4.2 历史目的的设定
4.2.1 历史的合目的性
4.2.2 主体能动性与历史目的
4.3 历史道路的选择
4.3.1 历史道路的统一性
4.3.2 选择的可能性空间
第5章 毛泽东论历史双重维度的辩证关系
5.1 主观能动性中的客观限制
5.2 客观规律性中的自由空间
5.3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的基础命题和原则立场[J]. 成林.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5)
[2]论毛泽东的历史观[J]. 雷树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3]论毛泽东哲学的双重维度[J]. 王文兵. 湖南社会科学. 2015(05)
[4]毛泽东历史观的核心思想与现实启示[J]. 李敬煊,邹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5]论毛泽东的历史观[J]. 李景源,赵凤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6]毛泽东诗词中历史观的基本特征[J]. 张瑞云,赵安民. 社科纵横. 2014(05)
[7]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历史观述论[J]. 王治涛. 中州学刊. 2013(11)
[8]谈毛泽东诗词的现代性意蕴[J]. 卜凌云.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2(03)
[9]论历史的本质[J]. 邓晓芒. 社会科学论坛. 2012(05)
[10]近二十年来毛泽东历史观研究综述[J]. 陈定坚. 党史文苑. 2011(12)
博士论文
[1]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哲学的继承与超越[D]. 胡斌.复旦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26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2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