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3 18:10
执政是立党立国之基。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执政理论的建设。胡锦涛在2004年的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从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七个方面(又称“执政七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将执政理念放在了执政能力建设之首。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理论依据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执政理念的演进及构建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理念体系,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始终以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理论基础,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转化为方法论的研究,突破片面将某一时期、某一执政党的成与败作为经验和规律的思维局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逻辑是概念之间的必然的关系,概念是普遍联系规律之网上的网节,逻辑的"格"是经过人类千百万次实践检验成为公理,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逻辑是历史过程旳摄影和浓缩。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统一,文本解读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深刻地揭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本质和脉络。同时,采取多重视角,既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内涵、特征等理论基础分析透彻,又重视对历史...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1.1 论题的提出
1.1.2 论题的研究意义
1.2 学界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界关于执政理念研究的四条脉络
1.2.2 国内学界关于执政理念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
2.1 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党与执政党
2.1.1 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界定
2.1.2 革命党、执政党的界定
2.1.3 执政党的一般特征
2.1.4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征
2.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诠释
2.2.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界定
2.2.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内涵
2.2.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特性
2.2.4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主客体关系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理论依据
3.1 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与导向
3.1.1 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
3.1.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1.3 唯物史观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3.2 唯物史观的价值取向——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3.2.1 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涵
3.2.2 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特征
3.2.3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执政的出发点
3.3 唯物史观的政治理想——人的解放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3.1 超越政治解放的人类的解放
3.3.2 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3.3.3 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世界政党的探索
4.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演进的条件
4.1.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革命党: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在规定性
4.1.2 社会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无产阶级政权
4.1.3 社会主义制度初建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二重性
4.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初期探索
4.2.1 “过渡时期”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执政设想
4.2.2 巴黎公社执政时期的初步实践
4.2.3 第二国际执政阶段的探索
4.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苏联的发展
4.3.1 马克思主义革命理念在俄国的践行
4.3.2 苏联共产党早期执政理念的探索
4.3.3 苏联共产党执政理念实践的经验教训
4.4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欧洲各国的纷呈
4.4.1 近半个世纪的波兰统一工人党执政理念
4.4.2 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的执政理念
4.4.3 匈牙利的共产党执政理念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中国的演进
5.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中国的创立
5.1.1 毛泽东执政理念的思想文化渊源
5.1.2 毛泽东执政理念的形成过程
5.1.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是党的执政宗旨
5.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中国的丰富
5.2.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2.2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5.2.3 民本思想与共同富裕
5.2.4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执政关系的执政理念
5.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3.1 当代国际国内形势对执政理念的挑战
5.3.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理念的丰富
5.3.3 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5.3.4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价值诉求
第六章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体系构建及升华
6.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科学体系建构
6.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核心价值诉求
6.2.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核心价值的内涵
6.2.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核心价值新诠
6.2.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核心价值诉求路径
6.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基本立场坚定不移
6.3.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基本立场的内涵
6.3.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基本立场的诠释
6.3.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基本立场坚定不移的路径
6.4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实践应用必须与时俱进
6.4.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实践应用的内涵
6.4.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实践应用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6.4.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实践应用在当前的发展方向
第七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228053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1.1 论题的提出
1.1.2 论题的研究意义
1.2 学界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界关于执政理念研究的四条脉络
1.2.2 国内学界关于执政理念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
2.1 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党与执政党
2.1.1 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界定
2.1.2 革命党、执政党的界定
2.1.3 执政党的一般特征
2.1.4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征
2.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诠释
2.2.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界定
2.2.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内涵
2.2.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特性
2.2.4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主客体关系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理论依据
3.1 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与导向
3.1.1 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
3.1.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1.3 唯物史观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3.2 唯物史观的价值取向——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3.2.1 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涵
3.2.2 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特征
3.2.3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执政的出发点
3.3 唯物史观的政治理想——人的解放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3.1 超越政治解放的人类的解放
3.3.2 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3.3.3 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世界政党的探索
4.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演进的条件
4.1.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革命党: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在规定性
4.1.2 社会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无产阶级政权
4.1.3 社会主义制度初建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二重性
4.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初期探索
4.2.1 “过渡时期”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执政设想
4.2.2 巴黎公社执政时期的初步实践
4.2.3 第二国际执政阶段的探索
4.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苏联的发展
4.3.1 马克思主义革命理念在俄国的践行
4.3.2 苏联共产党早期执政理念的探索
4.3.3 苏联共产党执政理念实践的经验教训
4.4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欧洲各国的纷呈
4.4.1 近半个世纪的波兰统一工人党执政理念
4.4.2 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的执政理念
4.4.3 匈牙利的共产党执政理念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中国的演进
5.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中国的创立
5.1.1 毛泽东执政理念的思想文化渊源
5.1.2 毛泽东执政理念的形成过程
5.1.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是党的执政宗旨
5.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中国的丰富
5.2.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2.2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5.2.3 民本思想与共同富裕
5.2.4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执政关系的执政理念
5.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3.1 当代国际国内形势对执政理念的挑战
5.3.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理念的丰富
5.3.3 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5.3.4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价值诉求
第六章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体系构建及升华
6.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科学体系建构
6.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核心价值诉求
6.2.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核心价值的内涵
6.2.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核心价值新诠
6.2.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核心价值诉求路径
6.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基本立场坚定不移
6.3.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基本立场的内涵
6.3.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基本立场的诠释
6.3.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基本立场坚定不移的路径
6.4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实践应用必须与时俱进
6.4.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实践应用的内涵
6.4.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实践应用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6.4.3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实践应用在当前的发展方向
第七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228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28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