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历史嬗变
发布时间:2021-06-23 04:21
政治合法性是公众基于内心自愿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支持与服从,它构成了政党政治统治持续与稳定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掌政权50余年并欲长期执政的政党,其执政合法性对于中共及中国均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它关乎中共能否实现长期执政,关乎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综合国力的提高、大众福祉的实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政治合法性视角,通过考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变迁,分析党在新时期执政基础面临的挑战,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在新时期如何巩固和拓展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论文共分四个部分对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对政治合法性的理论进行了阐述。政治合法性是一个不易把握的复杂概念,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认识与探讨,有诸多理论建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政治合法性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归纳,认为政治合法性基础应包括经济基础(物质基础)、政治基础、理念基础(意识形态)、道义基础。第二部分论述了党在执政后的合法性基础的历史变迁。根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政治合法性基础的主要诉求,分三个阶段来分析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变迁。第一阶段从1949到1978年,中共执政...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合法性与合法性基础
(一) 合法性的内涵
(二) 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内涵
二、中共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历史嬗变
(一) 意识形态主导型的合法性基础(1949—1978 年)
1、意识形态与合法性
2、意识形态主导型的合法性基础(1949—1978 年)
(二) 经济绩效主导型的合法性基础(1978—2000 年)
1、绩效与合法性
2、经济绩效主导的合法性基础(1978—2000 年)
(三)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合法性基础
三、新时期中共执政合法性面临的挑战
(一) 过分倚重经济绩效给中共执政合法性基础带来的困境
1、发展的制约因素日益复杂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3、政绩合法性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唯政绩主义”
(二) 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削弱了中共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三) 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对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构成挑战
(四) 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消蚀着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新时期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二) 巩固和拓展中共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党执政合法性的经济基础
2、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拓展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基础
3、进行理论创新,夯实党执政合法性的理念基础
4、抑制腐败,重塑党执政合法性的道义基础
5、巩固党执政合法性的社会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执政理念与政治合法性[J]. 张衍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06)
[2]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影响下的执政合法性分析[J]. 彭正德.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6)
[3]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理论创新[J]. 朱小玲.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4(01)
[4]“三个代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中共执政合法性的系统工程[J]. 张连国. 江苏社会科学. 2003(04)
[5]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传统合法性资源面临的挑战[J]. 万军. 科学社会主义. 2003(03)
[6]从中共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资源及其现状看“三个代表”的提出[J]. 陈亚杰.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3(05)
[7]从政治合法性视角谈“三个代表”[J]. 杨明伟. 社会主义研究. 2003(02)
[8]论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及其获得途径——兼论“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意义[J]. 邓遂. 党政干部学刊. 2003(01)
[9]论执政党的合法性之源[J]. 谢永梅. 岭南学刊. 2002(04)
[10]论政治的合法性原理[J]. 白钢,林广华. 天津社会科学. 2002(04)
本文编号:3244220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合法性与合法性基础
(一) 合法性的内涵
(二) 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内涵
二、中共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历史嬗变
(一) 意识形态主导型的合法性基础(1949—1978 年)
1、意识形态与合法性
2、意识形态主导型的合法性基础(1949—1978 年)
(二) 经济绩效主导型的合法性基础(1978—2000 年)
1、绩效与合法性
2、经济绩效主导的合法性基础(1978—2000 年)
(三)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合法性基础
三、新时期中共执政合法性面临的挑战
(一) 过分倚重经济绩效给中共执政合法性基础带来的困境
1、发展的制约因素日益复杂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3、政绩合法性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唯政绩主义”
(二) 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削弱了中共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三) 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对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构成挑战
(四) 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消蚀着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新时期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二) 巩固和拓展中共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党执政合法性的经济基础
2、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拓展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基础
3、进行理论创新,夯实党执政合法性的理念基础
4、抑制腐败,重塑党执政合法性的道义基础
5、巩固党执政合法性的社会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执政理念与政治合法性[J]. 张衍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06)
[2]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影响下的执政合法性分析[J]. 彭正德.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6)
[3]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理论创新[J]. 朱小玲.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4(01)
[4]“三个代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中共执政合法性的系统工程[J]. 张连国. 江苏社会科学. 2003(04)
[5]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传统合法性资源面临的挑战[J]. 万军. 科学社会主义. 2003(03)
[6]从中共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资源及其现状看“三个代表”的提出[J]. 陈亚杰.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3(05)
[7]从政治合法性视角谈“三个代表”[J]. 杨明伟. 社会主义研究. 2003(02)
[8]论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及其获得途径——兼论“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意义[J]. 邓遂. 党政干部学刊. 2003(01)
[9]论执政党的合法性之源[J]. 谢永梅. 岭南学刊. 2002(04)
[10]论政治的合法性原理[J]. 白钢,林广华. 天津社会科学. 2002(04)
本文编号:3244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4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