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1-06-25 14:10
  当前,我国社会由于迅速而深刻的变革而导致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日益彰显,需要我们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积极寻求应对之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思想渊源,叙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涵义,表述了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的探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到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在对中国共产党对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中;分别以毛泽东的和谐理论观、邓小平的和谐理论观、江泽民的和谐理论观、胡锦涛的和谐理论观进行了理论阐述。分析了影响社会和谐的现实问题及表现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和途...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思想渊源
    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涵义
        2.1.1 和谐社会
        2.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2.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2.2.2 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2.2.3 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和谐社会思想
    2.3 中国共产党对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
        2.3.1 毛泽东的和谐理论观
        2.3.2 邓小平的和谐理论观
        2.3.3 江泽民的和谐理论观
        2.3.4 胡锦涛的和谐理论观
第3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3.1 影响社会和谐的现实问题及表现
    3.2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第4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4.1.1 我国历史经验对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1.2 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4.2.1 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步伐,促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和谐
        4.2.2 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和谐
        4.2.3 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地区间的和谐
        4.2.4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人际和谐
        4.2.5 加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来源[J]. 唐平,周文宣.  理论与当代. 2007(04)
[2]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 左邱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3]马克思哲学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意义[J]. 邢媛,张秀武.  理论探索. 2006(06)
[4]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J]. 赵子平,孙毅.  学习论坛. 2005(01)
[5]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陈正良.  理论探讨. 2005(01)
[6]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屠春友.  理论学刊. 2004(12)



本文编号:3249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49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a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