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利益观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1-06-25 19:05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形成当前的纷繁复杂的利益格局。这种格局呈现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和利益冲突激烈化的特点。如何处理好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协调地区之间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和谐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是当前一个紧迫理论命题。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他一贯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把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观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物质利益观。这些此观点直到今天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的历史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追溯了邓小平利益观的理论渊源。邓小平利益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它首先是对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利益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继承,然后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本文中邓小平利益思想的内容是从利益的创造、利益的分配、利益的主体、利益的客体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并从中概括出邓小平利益思想的主要特征,即:人民性、实践性、协调性和创新性。邓小平利益观丰富深刻的思想和其鲜明的特征决定了其对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其利益协调思想有助于解决当前人民内部存在的各...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及简要评析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结构安排
第一章 邓小平利益观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利益观
(一) 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利益密不可分
(二) 利益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关系的范畴
(三) 利益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范畴
二、列宁利益观
(一) 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二)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 个人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违背和抗拒的一个原则
三、毛泽东利益观
(一) 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利益的目标
(三) 按劳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四) 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邓小平利益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一、邓小平利益观的主要内容
(一) 利益的创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 利益的分配:按劳分配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
(三) 利益的主体: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四) 利益的客体: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二、邓小平利益观的特征
(一) 人民性
(二) 实践性
(三) 协调性
(四) 创新性
第三章 邓小平利益观的当代意义
一、邓小平利益观的理论意义
(一)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利益观的丰富和发展
(二) 为当前共产党人利益观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邓小平利益观的实践意义
(一) 有助于解决当前人民内部存在的各种新型矛盾
(二) 有助于解决当前的民生问题
(三) 有助于解决当前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问题
(四) 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义利观的当代审视[J]. 谭玉萍. 理论学刊. 2007(05)
[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解决民生问题[J]. 华建敏.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7(02)
[3]邓小平的利益观及其当代价值[J]. 吴德慧.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7(01)
[4]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J]. 于佩学.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4)
[5]政治利益视角下的人民内部矛盾[J]. 张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6]略论邓小平对儒家义利观的批判继承[J]. 孟昭红. 求实. 2004(S2)
[7]论邓小平的物质利益观[J]. 胡杨,况猛. 理论界. 2004(05)
[8]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J]. 赵惜群. 理论界. 2004(05)
[9]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丰富与发展[J]. 余德华.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4(04)
[10]邓小平的义利观[J]. 黄亮宜. 科学社会主义. 2004(03)
硕士论文
[1]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研究[D]. 高珊.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49781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及简要评析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结构安排
第一章 邓小平利益观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利益观
(一) 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利益密不可分
(二) 利益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关系的范畴
(三) 利益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范畴
二、列宁利益观
(一) 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二)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 个人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违背和抗拒的一个原则
三、毛泽东利益观
(一) 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利益的目标
(三) 按劳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四) 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邓小平利益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一、邓小平利益观的主要内容
(一) 利益的创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 利益的分配:按劳分配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
(三) 利益的主体: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四) 利益的客体: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二、邓小平利益观的特征
(一) 人民性
(二) 实践性
(三) 协调性
(四) 创新性
第三章 邓小平利益观的当代意义
一、邓小平利益观的理论意义
(一)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利益观的丰富和发展
(二) 为当前共产党人利益观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邓小平利益观的实践意义
(一) 有助于解决当前人民内部存在的各种新型矛盾
(二) 有助于解决当前的民生问题
(三) 有助于解决当前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问题
(四) 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义利观的当代审视[J]. 谭玉萍. 理论学刊. 2007(05)
[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解决民生问题[J]. 华建敏.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7(02)
[3]邓小平的利益观及其当代价值[J]. 吴德慧.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7(01)
[4]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J]. 于佩学.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4)
[5]政治利益视角下的人民内部矛盾[J]. 张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6]略论邓小平对儒家义利观的批判继承[J]. 孟昭红. 求实. 2004(S2)
[7]论邓小平的物质利益观[J]. 胡杨,况猛. 理论界. 2004(05)
[8]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J]. 赵惜群. 理论界. 2004(05)
[9]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丰富与发展[J]. 余德华.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4(04)
[10]邓小平的义利观[J]. 黄亮宜. 科学社会主义. 2004(03)
硕士论文
[1]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研究[D]. 高珊.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49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4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