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0:57
邓小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局势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为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制定了全面而系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于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是从微观的角度,侧重某个方面,对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进行研究探讨的,而宏观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比较薄弱。因此,本文试图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把握。认识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揭示出中国现代化发展在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指导下的创新与优势成功之处,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在翻阅大量的、翔实的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化发展资料的前提下,首先对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难探索进行阐述,这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先辈们的思想与理念,有利于我们更深刻的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快更准地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次,本文重点地论述了:1、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涵,揭示...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当前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目的
四、论文思路和主体框架
五、基本概念
(一) 现代化内涵
(二)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提出与内涵
第二章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恩现代化理论
二、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与实践
三、毛泽东现代化思想与实践
第三章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现实条件及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背景条件
(一) 中国国情:思想形成的客观基础
(二) 经济全球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内容解读
(一) 经济现代化思想
(二) 政治现代化思想
(三) 文化现代化思想
第四章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特色分析
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主义主体性的有机统一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政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第五章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中国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二、马克思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
三、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世界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发展、创新——“中国模式”的国际意义[J]. 刘莹.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12)
[2]从现代化实质到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实质思想的运用和发展[J]. 卢深勤. 传承. 2009(10)
[3]邓小平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思想解析[J]. 杨云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8(10)
[4]试论邓小平人的现代化思想[J]. 于晓雷. 党政干部学刊. 2008(06)
[5]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主体性原则[J]. 杨永康. 宁夏社会科学. 2004(03)
[6]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J]. 秦宣. 求索. 2002(02)
[7]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初探[J]. 吴汉钧. 党政论坛. 2002(03)
[8]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J]. 沈立人. 特区经济. 2001(08)
[9]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初探[J]. 童建挺.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998(04)
[10]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初探[J]. 徐嫩棠. 特区理论与实践. 1998(S1)
本文编号:3294891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当前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目的
四、论文思路和主体框架
五、基本概念
(一) 现代化内涵
(二)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提出与内涵
第二章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恩现代化理论
二、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与实践
三、毛泽东现代化思想与实践
第三章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现实条件及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背景条件
(一) 中国国情:思想形成的客观基础
(二) 经济全球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内容解读
(一) 经济现代化思想
(二) 政治现代化思想
(三) 文化现代化思想
第四章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特色分析
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主义主体性的有机统一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政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第五章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中国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二、马克思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
三、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世界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发展、创新——“中国模式”的国际意义[J]. 刘莹.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12)
[2]从现代化实质到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实质思想的运用和发展[J]. 卢深勤. 传承. 2009(10)
[3]邓小平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思想解析[J]. 杨云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8(10)
[4]试论邓小平人的现代化思想[J]. 于晓雷. 党政干部学刊. 2008(06)
[5]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主体性原则[J]. 杨永康. 宁夏社会科学. 2004(03)
[6]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J]. 秦宣. 求索. 2002(02)
[7]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初探[J]. 吴汉钧. 党政论坛. 2002(03)
[8]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J]. 沈立人. 特区经济. 2001(08)
[9]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初探[J]. 童建挺.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998(04)
[10]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初探[J]. 徐嫩棠. 特区理论与实践. 1998(S1)
本文编号:3294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9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