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道德”不是西方所谓“永恒道德”——基于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道德观
发布时间:2021-07-21 16:29
《反杜林论》中"道德和法。永恒真理"是恩格斯批判杜林"永恒道德"的经典篇章。恩格斯认为,道德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共同的经济关系决定了"共同道德"的存在。"人的思维"的至上性是有限度的,认识的"无条件的真理权"是相对的,在理论上不能从"永恒真理"推出"永恒道德"。"善恶观念"和"道德论"是具体的、历史的,超越阶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在历史实践中不存在"永恒道德"。"共同道德"与西方所谓"永恒道德"不是一回事,鼓吹"永恒道德"的人是历史唯心主义者,"永恒道德"是"普世价值"错误思潮在道德领域的反映。要应对"永恒道德"和"普世价值"思潮的负面影响,就要认清它们的理论实质,消除它们在实践中的危害。
【文章来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34(11)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共同的经济关系决定了“共同道德”的存在
(一)道德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
(二)共同的经济关系决定了“共同道德”的存在
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永恒道德”都不可能存在
(一)真理具有相对性,不能从“永恒真理”推出“永恒道德”
1.“人的思维”的至上性是有限度的
2.认识的“无条件的真理权”是相对的
3.真理具有相对性,不能从“永恒真理”推出“永恒道德”
(二)道德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实践中不存在“永恒道德”
1.“善恶观念”和“道德论”是具体的、历史的
2.在阶级社会时代,道德具有阶级性,超越阶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
三、“共同道德”与西方所谓“永恒道德”不是一回事
(一)鼓吹“永恒道德”的人是历史唯心主义者
(二)“共同道德”与“永恒道德”不是一回事
(三)“永恒道德”是“普世价值”错误思潮在道德领域的反映
四、认真应对“永恒道德”和“普世价值”错误思潮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清“永恒道德”和“普世价值”的理论实质
(二)重视意识形态斗争,消除“永恒道德”和“普世价值”在实践中的危害
(三)树立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积极倡导人类“共同道德”和“共同价值”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提供重要支撑
(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应对“永恒道德”和“普世价值”错误思想的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传统和平文化的继承与超越[J]. 罗连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04)
[2]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的评估体系研究——基于33所“双一流”高校的分析[J]. 温健琳,白紫冉,杨庆.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03)
[3]“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和启示[J]. 李开.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5)
[4]“共同价值”不是西方所谓“普世价值”[J]. 汪亭友. 红旗文稿. 2016(04)
本文编号:3295379
【文章来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34(11)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共同的经济关系决定了“共同道德”的存在
(一)道德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
(二)共同的经济关系决定了“共同道德”的存在
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永恒道德”都不可能存在
(一)真理具有相对性,不能从“永恒真理”推出“永恒道德”
1.“人的思维”的至上性是有限度的
2.认识的“无条件的真理权”是相对的
3.真理具有相对性,不能从“永恒真理”推出“永恒道德”
(二)道德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实践中不存在“永恒道德”
1.“善恶观念”和“道德论”是具体的、历史的
2.在阶级社会时代,道德具有阶级性,超越阶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
三、“共同道德”与西方所谓“永恒道德”不是一回事
(一)鼓吹“永恒道德”的人是历史唯心主义者
(二)“共同道德”与“永恒道德”不是一回事
(三)“永恒道德”是“普世价值”错误思潮在道德领域的反映
四、认真应对“永恒道德”和“普世价值”错误思潮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清“永恒道德”和“普世价值”的理论实质
(二)重视意识形态斗争,消除“永恒道德”和“普世价值”在实践中的危害
(三)树立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积极倡导人类“共同道德”和“共同价值”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提供重要支撑
(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应对“永恒道德”和“普世价值”错误思想的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传统和平文化的继承与超越[J]. 罗连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04)
[2]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的评估体系研究——基于33所“双一流”高校的分析[J]. 温健琳,白紫冉,杨庆.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03)
[3]“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和启示[J]. 李开.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5)
[4]“共同价值”不是西方所谓“普世价值”[J]. 汪亭友. 红旗文稿. 2016(04)
本文编号:3295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9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