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阶级分析法对晋西北地区阶级流变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2 06:30
分析社会阶级结构,是阶级分析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将阶级分析方法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才能把握阶级的总体特征、阶级之间的内部联系以及斗争趋向。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指导下,毛泽东深入农村进行亲身调研,由此产生了符合中国农村现状的阶级分析法,指导着中共在农村开展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晋西北地区是黄土高原上较为僻壤的一个封闭区域,1937—1945年,中共抗日根据地政府在此建立,广大群众应用毛泽东的农村阶级分析法重新建构着晋西北地区农村社会阶级结构,并对此一区域的农村社会生态产生重要影响。
【文章来源】:学理论. 2020,(1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毛泽东农村阶级分析观概述
二、毛泽东的阶级分析观与晋西北农村阶级结构的流动变化
(一)弱化地主和富农的势力
(二)强化中农和贫农的实力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泽东农村阶级分析理论的政治因素探究[J]. 许丽丽.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2]抗日根据地时期中共基层干部群体——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心的研究[J]. 岳谦厚,董春燕. 安徽史学. 2009(01)
本文编号:3296636
【文章来源】:学理论. 2020,(1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毛泽东农村阶级分析观概述
二、毛泽东的阶级分析观与晋西北农村阶级结构的流动变化
(一)弱化地主和富农的势力
(二)强化中农和贫农的实力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泽东农村阶级分析理论的政治因素探究[J]. 许丽丽.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2]抗日根据地时期中共基层干部群体——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心的研究[J]. 岳谦厚,董春燕. 安徽史学. 2009(01)
本文编号:3296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9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