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能力的思想
发布时间:2021-07-22 03:40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领导人,对俄共(布)提高应对国际局势能力的思想进行了一些探索。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为巩固新政权,争取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俄共(布)的这一能力非常必要。列宁的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无产阶级执政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浪潮越来越高涨,多极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的新世纪,研究列宁的这一思想,有利于厘清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能力思想的来源;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局势;有助于争取和维持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列宁的这一思想对新世纪新阶段,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重要启示。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列宁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能力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阐述了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分析了列宁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能力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首先是俄共(布)成为执政党面临着复杂的国内情势,表现在党的地位的转变使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和由“夺取俄国”到“管理俄国”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两方面;其次是俄共(布)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局面,表现在苏俄面临着第一次世...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外研究现状
(四) 本文的创新之处
(五)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列宁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能力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 俄共(布)成为执政党面临着复杂的国内情势
(二) 俄共(布)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局面
(三) 俄共(布)缺乏应对国际局势的经验
二、列宁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能力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提高党把握时代特征的能力
(二) 提高党捍卫国家安全的能力
(三) 提高党判断国际态势的能力
(四) 提高党争取和平共处的能力
(五) 提高党开展经济交往的能力
(六) 提高党扩大国际联合的能力
三、列宁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能力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 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重大发展
(二) 对巩固布尔什维克党的执政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三) 对促进国际关系改善有巨大意义
(四) 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有重要启示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列宁处理“两制关系”的辩证思想[J]. 陈海燕.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9(04)
[2]列宁和平共处思想三题[J]. 陶季邑.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08)
[3]承继与延展:列宁的“均势”理论及意义[J]. 刘从德,何火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04)
[4]列宁过渡时期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 吴海山,马玉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5]对列宁外交思想的历史考察[J]. 李玉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列宁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思想及现代意蕴[J]. 苑秀丽. 东岳论丛. 2007(06)
[7]列宁关于执政党必须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思想[J]. 王进芬. 求实. 2007(08)
[8]“和平共处”:从策略到策略与战略的统一——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报告》的当代解读[J]. 王昌英.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7(03)
[9]十月革命后列宁妥协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J]. 周太山. 社会主义研究. 2007(02)
[10]从“和平共处”到“和谐世界”——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J]. 马巍,李兴刚. 思想战线. 2007(01)
硕士论文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研究[D]. 周耀.西南大学 2009
[2]论列宁巩固俄共(布)执政地位的思想和实践[D]. 王亚萍.南京师范大学 2006
[3]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 王立杰.武汉大学 2005
[4]论列宁的和平外交思想[D]. 曾益武.湖南师范大学 2003
[5]列宁党的领导思想研究[D]. 刘德威.中共中央党校 2001
本文编号:3296359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外研究现状
(四) 本文的创新之处
(五)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列宁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能力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 俄共(布)成为执政党面临着复杂的国内情势
(二) 俄共(布)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局面
(三) 俄共(布)缺乏应对国际局势的经验
二、列宁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能力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提高党把握时代特征的能力
(二) 提高党捍卫国家安全的能力
(三) 提高党判断国际态势的能力
(四) 提高党争取和平共处的能力
(五) 提高党开展经济交往的能力
(六) 提高党扩大国际联合的能力
三、列宁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能力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 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重大发展
(二) 对巩固布尔什维克党的执政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三) 对促进国际关系改善有巨大意义
(四) 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有重要启示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列宁处理“两制关系”的辩证思想[J]. 陈海燕.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9(04)
[2]列宁和平共处思想三题[J]. 陶季邑.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08)
[3]承继与延展:列宁的“均势”理论及意义[J]. 刘从德,何火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04)
[4]列宁过渡时期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 吴海山,马玉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5]对列宁外交思想的历史考察[J]. 李玉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列宁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思想及现代意蕴[J]. 苑秀丽. 东岳论丛. 2007(06)
[7]列宁关于执政党必须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思想[J]. 王进芬. 求实. 2007(08)
[8]“和平共处”:从策略到策略与战略的统一——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报告》的当代解读[J]. 王昌英.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7(03)
[9]十月革命后列宁妥协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J]. 周太山. 社会主义研究. 2007(02)
[10]从“和平共处”到“和谐世界”——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J]. 马巍,李兴刚. 思想战线. 2007(01)
硕士论文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研究[D]. 周耀.西南大学 2009
[2]论列宁巩固俄共(布)执政地位的思想和实践[D]. 王亚萍.南京师范大学 2006
[3]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 王立杰.武汉大学 2005
[4]论列宁的和平外交思想[D]. 曾益武.湖南师范大学 2003
[5]列宁党的领导思想研究[D]. 刘德威.中共中央党校 2001
本文编号:3296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9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