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异化对传统异化理论实现的根本变革

发布时间:2021-07-24 13:11
  马克思关注现实的世界,注目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他所创立的新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科学”[1]。而对现代社会异化的分析批判则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过程中,对于异化的关注就是对人的关注,两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异化概念并不是始于马克思,确切的说,异化概念是被黑格尔引入哲学领域的,但是他的异化是建立在思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虽然如此,他的辩证法特性却被马克思说积极评价并予以发扬。到了费尔巴哈阶段,异化主要表现为他的人本主义的特征,然而他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并把黑格尔的神性转变为人性,使异化实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作为他们的学生马克思并没有简单承袭他们的思想,而是前无古人的提出了劳动异化的思想,这使异化理论的发展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阐述劳动异化思想的同时,也隐约却又深刻的凸现了劳动异化与唯物史观的内在联系,这也是劳动异化与传统异化的另一个创新所在。本文试着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的研读与体会,来突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的创新与变革之处。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言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继承与超越
    (一) 黑格尔——异化是精神的创造性活动
        1 异化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
        2 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与异化的观点的批判与继承
    (二)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异化观
二《手稿》——劳动异化思想对传统异化理论的根本超越
    (一) 劳动异化理论实现的根本变革
    (二) 异化劳动的四种规定
    (三) 劳动异化对传统异化的充实与改造
三劳动异化与唯物史观
    (一) 唯物史观的前提——生产劳动
    (二) 唯物史观的核心——生产关系
    (三) 唯物史观的结论——共产主义
    (四) 异化劳动的扬弃——人类解放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异化劳动及其扬弃——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王晓龙.  南方论刊. 2007(08)
[2]异化与存在——也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J]. 张传开,余在海.  哲学研究. 2006(07)
[3]从劳动异化史观到唯物史观——论马克思历史观的转变及其内在逻辑[J]. 王智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10)
[4]试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观[J]. 牛晓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S2)
[5]试论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J]. 卿臻.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9)
[6]青年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探析[J]. 陈爱萍,杨冬翠.  宿州师专学报. 2003(03)
[7]关于异化的几个问题——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田润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8]异化理论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J]. 魏义霞.  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1(01)
[9]异化劳动:历史之谜与历史之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解[J]. 刘啸霆,章琦.  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4)
[10]青年黑格尔关于劳动和异化的思想——关于异化问题的探索之一[J]. 汝信.  哲学研究. 1978(08)



本文编号:3300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00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6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