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化看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

发布时间:2021-07-26 23:56
  时代性或作为地平线的言说语境是马克思的安身立命之所。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曾经说过,真正的哲学总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如果脱离了所由产生的时代,失去了专属于自己时代的眼界、框架、观念和方法,就不能捕捉时代问题,失去了哲学起码的生存条件,因而必然死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她善于将自己的理论之维深植于专属于自己的时代的时空结构中,在于她总是能够不断地正确指认时代本质,及时解答时代问题,总体把握时代方向。 在马克思的哲学视野中,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性交往实践。所谓交往实践,是指多极主体间通过改造或变革相互联系的客体的中介而结成网络关系的物质活动。在工业文明为基础的旧全球化时代,交往实践是一种工业—资本全球化结构的本质性存在。而新交往实践活动,就是存在于知识经济生产方式中,以知识生产和交往为中心的交往实践。它必然具有一系列不同于旧全球化时代的新特质。在新交往实践观看来,以往学界在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时对实践结构作了有局限的解释,将之归结为“主体—客体”两极模式,忽略了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交往关系和运行机制,反之,交往实践观认为,实践结构是由“主-客”与“主-主...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全球化——马克思主义的语境
    第一节 遭遇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全球化——交往实践观的语境
    第三节 新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语境
第二章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第二节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出现逻辑
        转变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从实践唯物主义转向交往实践
    第三节 交往实践观:一种对现代和后现代的批判的解释学
        交往实践的本真意义
        单一主体中心论的弊端
        向主体间性的转向
        通过中介客体建立主体间性
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与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
    第一节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
参考文献
声明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活世界与马克思的实践观[J]. 陈咸瑜.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2]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兼及与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关联[J]. 徐长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1)
[3]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J]. 王凤才.  理论学刊. 2003(05)
[4]论马克思实践观的本体论向度——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何中华.  河北学刊. 2003(04)
[5]交往实践观:透视全球化的新视角[J]. 于世刚.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6]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形成:寻求一种新的理解[J]. 张建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3)
[7]论马克思的实践观[J]. 迟超波.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03)
[8]没有革命的理性?——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J]. 安东尼·吉登斯,田佑中,文军.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02)
[9]论交往实践活动的哲学人类学根据[J]. 郑召利.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2)
[10]新全球化时代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再论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 任平.  哲学研究. 2000(12)



本文编号:3304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04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4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