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与中国古典文献关系初探
发布时间:2021-11-19 14:34
《毛泽东选集》①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的珍贵精神财富。中国古典文献是古人留下的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文化宝库。因此,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本文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毛泽东选集》四卷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方法及内容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研究,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献对毛泽东的思想的影响,更好地学习《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方法,总结出中国古典文献对现代的启示。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采取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定性法进行研究。第一,把《毛泽东选集》中使用的中国古典文献按四部分类方法分类,即把它们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第二,把《毛泽东选集》中使用的中国古典文献按历史分期方法分类,即把它们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第三,把《毛泽东选集》中使用的中国古典文献的内容按现代学科门类方法进行分类,即把它们从政治、军事、哲学、教育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第四,把《毛泽东选集》中使用的中国古典文献按照中国传统文献使用方法分类,即把它们分为事证性方法、典故法、转意性方法、批判性方法及发挥性引述方法。通过使用定性法进...
【文章来源】: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2 《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内容分析
2.1 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总体状况的归纳与分类
2.2 按历史分期方法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2.2.1 按先秦时期进行统计分析
2.2.2 按汉魏六朝时期进行统计分析
2.2.3 按隋唐宋时期进行统计分析
2.2.4 按元明清时期进行统计分析
2.3 按四部分类方法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2.3.1 按经部进行统计分析
2.3.2 按史部进行统计分析
2.3.3 按子部进行统计分析
2.3.4 按集部进行统计分析
2.4 按现代学科门类方法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2.4.1 按军事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4.2 按政治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4.3 按哲学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4.4 按教育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3 《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方法分析
3.1 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发挥性引述方法的分析
3.1.1 关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渊源
3.1.2 关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民本思想"
3.1.3 使用发挥性引述方法分析
3.2 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批判性方法的分析
3.2.1 关于中国古代的"休养生息"政策
3.2.2 毛泽东提出"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3.2.3 使用批判性方法分析
3.3 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事证性方法的分析
3.3.1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战略退却"的背景
3.3.2 关于《曹刿论战》中的军事战略思想
3.3.3 使用事证性方法分析
3.4 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转意性方法的分析
3.4.1 毛泽东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中使用引语的背景
3.4.2 关于《论语·子路》中的"言必信,行必果"
3.4.3 使用转意性方法分析
3.5 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典故法的分析
3.5.1 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使用引语的背景
3.5.2 关于典故"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背景
3.5.3 使用典故法进行分析
4 中国古典文献对毛泽东的思想的影响
4.1 对毛泽东个人成长的影响
4.2 对毛泽东个人修养和人格的影响
4.3 对毛泽东个人智慧的影响
5 《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现代启示
5.1 提供学习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新方法
5.2 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途径
5.3 中国古典文献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
5.4 中国古典文献有利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
6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泽东思想与传统文化[J]. 康硕.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3)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J]. 黄伟,于峰. 前沿. 2007(03)
[3]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J]. 黄毅静,田亚芹.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3)
[4]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J]. 闫东明. 学术交流. 2006(07)
[5]毛泽东对孔子思想的吸取和发挥[J]. 许全兴.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6]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J]. 张分田,张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毛泽东思想与传统文化渊源关系诠释[J]. 胡钢,朱宏斌. 理论月刊. 2005(02)
[8]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J]. 田慧萍.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03)
[9]周初的王权转移论与民本思想的萌芽[J]. 王保国. 中州学刊. 2004(03)
[10]毛泽东著作的用喻艺术[J]. 韩子京.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4)
硕士论文
[1]论毛泽东的教育思想[D]. 苏畅.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D]. 周树军.东北师范大学 2004
[3]从《毛泽东选集》看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D]. 张爱卿.河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05245
【文章来源】: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2 《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内容分析
2.1 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总体状况的归纳与分类
2.2 按历史分期方法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2.2.1 按先秦时期进行统计分析
2.2.2 按汉魏六朝时期进行统计分析
2.2.3 按隋唐宋时期进行统计分析
2.2.4 按元明清时期进行统计分析
2.3 按四部分类方法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2.3.1 按经部进行统计分析
2.3.2 按史部进行统计分析
2.3.3 按子部进行统计分析
2.3.4 按集部进行统计分析
2.4 按现代学科门类方法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2.4.1 按军事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4.2 按政治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4.3 按哲学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4.4 按教育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3 《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方法分析
3.1 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发挥性引述方法的分析
3.1.1 关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渊源
3.1.2 关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民本思想"
3.1.3 使用发挥性引述方法分析
3.2 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批判性方法的分析
3.2.1 关于中国古代的"休养生息"政策
3.2.2 毛泽东提出"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3.2.3 使用批判性方法分析
3.3 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事证性方法的分析
3.3.1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战略退却"的背景
3.3.2 关于《曹刿论战》中的军事战略思想
3.3.3 使用事证性方法分析
3.4 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转意性方法的分析
3.4.1 毛泽东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中使用引语的背景
3.4.2 关于《论语·子路》中的"言必信,行必果"
3.4.3 使用转意性方法分析
3.5 对《毛泽东选集》中使用典故法的分析
3.5.1 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使用引语的背景
3.5.2 关于典故"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背景
3.5.3 使用典故法进行分析
4 中国古典文献对毛泽东的思想的影响
4.1 对毛泽东个人成长的影响
4.2 对毛泽东个人修养和人格的影响
4.3 对毛泽东个人智慧的影响
5 《毛泽东选集》中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现代启示
5.1 提供学习使用中国古典文献的新方法
5.2 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途径
5.3 中国古典文献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
5.4 中国古典文献有利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
6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泽东思想与传统文化[J]. 康硕.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3)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J]. 黄伟,于峰. 前沿. 2007(03)
[3]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J]. 黄毅静,田亚芹.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3)
[4]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J]. 闫东明. 学术交流. 2006(07)
[5]毛泽东对孔子思想的吸取和发挥[J]. 许全兴.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6]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J]. 张分田,张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毛泽东思想与传统文化渊源关系诠释[J]. 胡钢,朱宏斌. 理论月刊. 2005(02)
[8]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J]. 田慧萍.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03)
[9]周初的王权转移论与民本思想的萌芽[J]. 王保国. 中州学刊. 2004(03)
[10]毛泽东著作的用喻艺术[J]. 韩子京.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4)
硕士论文
[1]论毛泽东的教育思想[D]. 苏畅.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D]. 周树军.东北师范大学 2004
[3]从《毛泽东选集》看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D]. 张爱卿.河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05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0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