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7 12:59
  一个国家的农民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质量,影响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当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产阶级获得了新的生产方式,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开始侵占农民的土地,迫使农民转向二、三产业谋生,各种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无情地碾压了传统农业,工业化的浪潮成为加速城市和乡村对立的推手,农业的凋敝加剧了农民的贫困,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关注农民研究农民,积极探求农民解放的路径方法,形成了完整的农民思想。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必然会经历由萌芽到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也是如此。马克思最早的农民思想体现在1842年10月发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他首次从法律的视角探讨农民的利益问题,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农民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之后工农联盟思想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形成。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农民的各种问题集中爆发,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他们无法承担起社会变革的历史重任,此时,马克思恩格斯集中精力研究农民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农民思想。以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分层的论述为标志,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走向成熟。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

【文章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7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2.1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形成背景
        2.1.1 资本对土地的侵蚀
        2.1.2 先进生产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挤压
        2.1.3 城市与乡村的尖锐对立
    2.2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发展历程
        2.2.1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萌芽阶段
        2.2.2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形成阶段
        2.2.3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发展阶段
        2.2.4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成熟阶段
3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农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1.1 农民是农业生产实践的主体
        3.1.2 农民是社会革命的重要力量
        3.1.3 农民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3.2 农民自身的局限性
        3.2.1 立场上的摇摆不定
        3.2.2 利益上的无法保障
        3.2.3 生存上的日益窘迫
        3.2.4 前景上的日渐渺茫
        3.2.5 视野上的封闭保守
    3.3 农民局限性产生的原因
        3.3.1 农民自身的特性
        3.3.2 土地私有制
        3.3.3 生产力的发展
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解决农民问题路径的论述
    4.1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4.1.1 揭穿小土地所有权的虚伪性
        4.1.2 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
    4.2 建立工农联盟
        4.2.1 激发农民工农联盟意识的觉醒
        4.2.2 实现农民向工人身份的转变
        4.2.3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4.3 对小农进行积极改造
        4.3.1 坚持自愿原则
        4.3.2 国家积极帮扶
        4.3.3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
    4.4 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4.4.1 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4.4.2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4.5 逐步消除城乡对立
        4.5.1 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力
        4.5.2 合理规划人口分布
        4.5.3 农业生产与工业发展相结合
5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5.1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理论价值
        5.1.1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
        5.1.2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研究的价值主线
        5.1.3 为后来者分析解决农民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5.2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的现实意义
        5.2.1 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5.2.2 消除城乡对立,助推乡村振兴
        5.2.3 发展农业合作化,提升农业生产力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恩格斯“三农”理论及其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J]. 鞠静,杨宏.  中国集体经济. 2021(03)
[2]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理论的三个贡献 [J]. 贾帅,俞良早.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5)
[3]马克思的产业理论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义 [J]. 张元洁,田云刚.  中国农村经济. 2020(10)
[4]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研究及新时代启示 [J]. 隋筱童.  兰州学刊. 2020(10)
[5]发生、演进与差异: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理论研究 [J]. 肖存良,史少毅.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20(02)
[6]《资本论》的创新性研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意义 [J]. 邱海平.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2)
[7]马克思关于城乡关系论述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J]. 石玉昌,李支援.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8]永存的原则 不朽的丰碑——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导读 [J]. 刘新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9]论马克思的农民问题思想 [J]. 肖富群,邓然.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10]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J]. 李明宇,张真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5(05)

博士论文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研究[D]. 张译木.吉林大学. 2020
[2]新时代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制度研究[D]. 张延曼.吉林大学. 2020
[3]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黄佳楠.大连海事大学. 2020
[4]统一战线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思想研究[D]. 韩志宏.山东大学. 2019
[5]列宁农民思想研究[D]. 李杨.华中师范大学. 2017
[6]马克思恩格斯农民问题思想研究[D]. 王明.华中师范大学. 2014
[7]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李邦铭.中南大学. 2012
[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研究[D]. 谢双明.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恩格斯晚年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曹莹.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
[2]马克思恩格斯小农经济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研究[D]. 陈婷婷.河南大学. 2020
[3]《法德农民问题》中农民问题理论研究[D]. 田春晖.兰州大学. 2020



本文编号:3540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40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a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