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发布时间:2021-12-17 12:17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探索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具有标志性的理论创新成果,是紧密结合当前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深刻总结我国经济社会过程中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在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基础上,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及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开拓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民族形式,实现了我党在发展问题上的又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本文就是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结构特征及运用方法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不同视角,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和路径选择等方面展开探索和分析,从而揭示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可行性。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该部分从发展的源头出发,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引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及创新...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1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1.3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1.4 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方法
2 科学发展观对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2.1 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的新发展
        2.1.1 科学发展观超越了毛泽东"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2.1.2 科学发展观提升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目的
        2.1.3 科学发展观丰富了毛泽东"三大建设"的发展内涵
        2.1.4 科学发展观优化了毛泽东"多快好省"的发展要求
        2.1.5 科学发展观运用了毛泽东"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发展方法
    2.2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新发展
        2.2.1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主题
        2.2.2 科学发展观延伸了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发展目的
        2.2.3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邓小平"两手抓"的发展战略
        2.2.4 科学发展观创新了邓小平"非均衡"的发展方法
        2.2.5 科学发展观完善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发展动力
    2.3 科学发展观是对江泽民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2.3.1 科学发展观突出了江泽民"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发展主题
        2.3.2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江泽民"人民利益"的发展目的
        2.3.3 科学发展观拓展了江泽民"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2.3.4 科学发展观强化了江泽民"创新论"的发展动力
3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3.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3.1.1 经济增长总量加快 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3.1.2 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社会发展严重滞后
        3.1.3 社会三大差别明显 公共服务体系失衡
        3.1.4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内外安全挑战增加
        3.1.5 市场经济秩序待整 资源环境矛盾集中
    3.2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3.2.1 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
        3.2.2 加快改革步伐 促进社会进步
        3.2.3 着力改善民生 统筹城乡发展
        3.2.4 整合两个市场 注重发展安全
        3.2.5 提高发展质量 实现永续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J]. 宋林飞.  南京社会科学. 2011(01)
[2]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 许秋星.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12)
[3]论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创新[J]. 张春和.  理论与改革. 2010(05)
[4]科学发展观:关注生活的人学[J]. 辛世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5]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实践及面临的挑战[J]. 康永超.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6]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及其现实意义[J]. 郑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7]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J]. 姚琦.  广西社会科学. 2009(04)
[8]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贡献[J]. 李卫宁.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8(06)
[9]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关系[J]. 李保忠,陈一玫.  理论学刊. 2008(12)
[10]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贡献[J]. 叶山土.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06)

硕士论文
[1]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 徐维.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思想比较研究[D]. 钟庆军.山东大学 2010
[3]马克思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D]. 潘磊.武汉理工大学 2009
[4]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文关怀价值维度[D]. 任慧敏.山西大学 2008
[5]试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演进[D]. 程敬礼.天津师范大学 2008
[6]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演进[D]. 武春玲.西安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0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40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0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