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
发布时间:2022-02-12 18:27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本性是批判性。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中实现的。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充分运用批判性思维,客观地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潮和旧的习惯势力,创立崭新的邓小平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深入的探究:论文第一部分“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品质”论述了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性质。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现实生活,在实践基础上,使他的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的具有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论文第二部分“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分析和论述了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辩证性、务实性、整体性和创新性特征。邓小平注重于对马克思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创新和发展,其批判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其思维过程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而使他的批判性思维具有以上五大特征。论文第三部分“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实践”,分析和论述了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前提下,立足中国实际,运用其科学的建设性的批...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品质
(一) 批判性思维是邓小平的重要思维方式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前提和依据
(三) 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的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
(四) 现实是邓小平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源泉
二、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一) 客观性
(二) 辩证性
(三) 务实性
(四) 整体性
(五) 创新性
三、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实践
(一) 运用批判性思维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 运用批判性思维科学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 运用批判性思维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四) 运用批判性思维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四、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价值
(一)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我们确立批判的思维方式
(二)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是指导我们前进的科学方法
(三)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我们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
(四)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能增强我们开拓创新的勇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在校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J]. 王万民,张雪萍.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02)
[2]实践及其职责[J]. 王万民,张雪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3]论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及品格特征[J]. 刘汉民.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邓小平思维方式研究述评[J]. 韩同友.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09)
[5]论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J]. 白树震.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2(01)
[6]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探究[J]. 杜桂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0(05)
[7]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色[J]. 张瑞忠.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0(03)
[8]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法[J]. 程美东.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0(01)
[9]浅析毛泽东、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异同点[J]. 张云刚,刘锐. 湖北社会科学. 1999(10)
[10]简论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J]. 王晶雄.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 1999(04)
本文编号:3622213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品质
(一) 批判性思维是邓小平的重要思维方式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前提和依据
(三) 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的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
(四) 现实是邓小平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源泉
二、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一) 客观性
(二) 辩证性
(三) 务实性
(四) 整体性
(五) 创新性
三、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实践
(一) 运用批判性思维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 运用批判性思维科学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 运用批判性思维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四) 运用批判性思维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四、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价值
(一)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我们确立批判的思维方式
(二)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是指导我们前进的科学方法
(三)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我们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
(四)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能增强我们开拓创新的勇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在校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J]. 王万民,张雪萍.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02)
[2]实践及其职责[J]. 王万民,张雪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3]论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及品格特征[J]. 刘汉民.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邓小平思维方式研究述评[J]. 韩同友.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09)
[5]论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J]. 白树震.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2(01)
[6]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探究[J]. 杜桂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0(05)
[7]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色[J]. 张瑞忠.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0(03)
[8]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法[J]. 程美东.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0(01)
[9]浅析毛泽东、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异同点[J]. 张云刚,刘锐. 湖北社会科学. 1999(10)
[10]简论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J]. 王晶雄.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 1999(04)
本文编号:3622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2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