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02-17 12: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重申,意识形态决定着时代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的道路,我党必须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导权,表达了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明确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对意识形态问题做了详细阐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意识形态学说。对这一学说进行概括和阐述,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本文试图沿着意识形态学说的发展轨迹,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的学说的产生、相关概念的内涵、基本内容和理论特色等方面作出详细阐述,以此为指导,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步伐。本文秉承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阐述,从结构看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对选题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详细说明。第二章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产生的思想渊源,对提出意识形态概念的特拉西思想及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较大的德国古典哲学思想,作了简要叙述。第三章主要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时期文本创作中阐发了怎样的意识形态思想,分为早期萌芽阶段、中期形成阶段、后期发展阶...
【文章来源】: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硏究现状
1.2.2 国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思想来源
2.1 “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
2.2 意识形态理论在近代德国的发展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发展轨迹
3.1 1845 年之前的思想萌芽阶段
3.2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的形成阶段
3.3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发展阶段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主要内容
4.1 意识形态的内涵
4.2 意识心态的主要特点
4.2.1 意识形态做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具有能动性
4.2.2 意识形态做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阶级性
4.2.3 意识形态依赖于社会存在,具有非独立性
4.2.4 意识形态承载人类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2.5 意识形态做为唯心主义颠倒的世界观,具有虚假性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当代价值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5.1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当代价值
5.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是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指南
5.1.2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是反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锐利武器
5.1.3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依托
5.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状况
5.3 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5.3.1 正确处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5.3.2 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J]. 郑慧仙. 传承. 2008(12)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探析[J]. 张俊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3]近年来关于市场经济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述评[J]. 洪光东. 甘肃理论学刊. 2006(05)
[4]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传统中华文化精神[J]. 彭慧,傅佩丽.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03)
[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J]. 张治库. 社会主义研究. 2004(05)
[6]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特征论[J]. 梁周敏,王海昌. 学术研究. 2004(05)
[7]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价值[J]. 侯惠勤. 常熟高专学报. 2003(03)
[8]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J]. 李元书. 学习与探索. 2002(05)
[9]“意识形态终结论”评析[J]. 仲崇东. 天津社会科学. 2002(04)
本文编号:3629415
【文章来源】: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硏究现状
1.2.2 国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思想来源
2.1 “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
2.2 意识形态理论在近代德国的发展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发展轨迹
3.1 1845 年之前的思想萌芽阶段
3.2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的形成阶段
3.3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发展阶段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主要内容
4.1 意识形态的内涵
4.2 意识心态的主要特点
4.2.1 意识形态做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具有能动性
4.2.2 意识形态做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阶级性
4.2.3 意识形态依赖于社会存在,具有非独立性
4.2.4 意识形态承载人类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2.5 意识形态做为唯心主义颠倒的世界观,具有虚假性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当代价值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5.1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的当代价值
5.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是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指南
5.1.2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是反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锐利武器
5.1.3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学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依托
5.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状况
5.3 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5.3.1 正确处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5.3.2 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J]. 郑慧仙. 传承. 2008(12)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探析[J]. 张俊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3]近年来关于市场经济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述评[J]. 洪光东. 甘肃理论学刊. 2006(05)
[4]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传统中华文化精神[J]. 彭慧,傅佩丽.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03)
[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J]. 张治库. 社会主义研究. 2004(05)
[6]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特征论[J]. 梁周敏,王海昌. 学术研究. 2004(05)
[7]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价值[J]. 侯惠勤. 常熟高专学报. 2003(03)
[8]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J]. 李元书. 学习与探索. 2002(05)
[9]“意识形态终结论”评析[J]. 仲崇东. 天津社会科学. 2002(04)
本文编号:3629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2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