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及其当代回响

发布时间:2017-05-13 15:27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及其当代回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需要”是人们生活中极其熟知且惯用的词语,人们对其的探索与研究纵观古今中外,拥有漫长悠久的发展历史。历史唯物主义为需要提供了展阔的理论平台,促使需要范畴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亦是马克思毕生关注的重要问题。尽管自始至终马克思本人从未将需要作为一个问题进行系统的表述,其关于需要范畴的思考零星地散落于思想的始末。本文将对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遵循时间发展规律重现理论的逻辑进程,旨在确证人在需要中的主体地位,以完成人本质的复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全文由绪论和四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概括总结,梳理了理论现存的问题。论文的第一部分详细的论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论文的第二部分对理论进行了高度概括,一方面确定了人在需要中的主体地位,使需要的发展成为人本质复归的佐证;另一方面,严厉的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的需要异化,指出对需要异化的扬弃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论文的第三和第四部分分别从当代中西方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层次分析了马克思需要理论产生的不同理论回响,突出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有助于更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深刻意蕴,,有利于深化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奋力谱写共筑中国梦的宏伟篇章!
【关键词】:马克思 人的需要 当代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8-11
  • (一) 理论意义9
  • (二) 现实意义9-11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11-14
  • (一) 国外学者对于需要理论研究的现状11-12
  • (二) 我国学者对于需要理论研究的现状12-14
  • 第一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4-23
  • 第一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生成背景14-19
  • 一、 历史时代背景14-16
  • 二、 思想发展背景16-19
  • 第二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进程19-23
  • 一、 《莱茵报》时期的初探19
  • 二、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集中阐释19-20
  • 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全面阐发20-21
  • 四、 政治经济学研究期间的进一步完善21-23
  • 第二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概述23-31
  • 第一节 需要即现实的人的本性23-24
  • 第二节 需要的层次结构24-25
  • 第三节 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25-26
  • 第四节 需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26-28
  • 第五节 需要异化的扬弃28-29
  • 第六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定位与发展29-31
  • 第三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在当代西方的理论回响31-37
  • 第一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基于心理动机层面的解读31-32
  • 第二节 马尔库塞的虚假需要理论——基于社会批判角度的解读32-34
  • 第三节 赫勒的激进需要论——基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解读34-37
  • 第四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回响37-45
  • 第一节 我国对于需要理论的历史梳理37-39
  • 第二节 需要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遭遇的困境39-41
  • 一、 人的需要的过度膨胀40-41
  • 二、 人的需要的不平衡发展41
  • 第三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运用41-45
  • 一、 切实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42-43
  • 二、 努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人们适度合理需要43
  • 三、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确保地区间需要的均衡发展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晓飞;;需要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2 赵长太;;马克思需要理论形成路径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3 李颖;;从人的需要出发考量人的解放的现实路径[J];理论导刊;2009年01期

4 赵恕;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人的需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李文阁;需要即人的本性──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解读[J];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及其当代回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2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